這樣想著,蘇苒對著藍蟲的興趣就立刻大了起來。
膠水建造房子倒也不是她瞎想。
蘇苒記得從前在書上看到過,似乎是在哪裡的古村落,是有用貝殼建造房子的,
但是具體她記不清了,只是記得那些地方的先人,會用貝殼代替磚石,然後在一些海洋生物裡面提取什麼帶有黏性的物質,將這些貝殼黏在一起,建造房子。
還有就是,有一些地方的古建築,粘合磚石的物質裡面會摻上黏糯米,或者是餈粑。
然後摻在建築材料裡面,使得建造起來的房子更堅固。
而不管是哪種方法,摻進去的東西都是為了起到粘合的作用。
蘇苒試了一下,藍蟲的內臟化成膠狀之後,黏力確實很強。
她把兩塊石頭用藍蟲膠水粘到一起,等到幹掉之後,是連灰用盡力氣,都沒辦法分開的程度。
其實如果只是想要把石頭粘連在一起的話,光用藍蟲內臟化成的膠水都可以了。
但是蘇苒在建完房子之後還想在外面的石磚上再抹一層這「平替水泥」,為了房子的保暖性更強一點,也更結實一點,而且也能更好看一點。
所以她還是決定製作平替水泥。
而這個時候出現的藍蟲,就讓想要製作平替版水泥的蘇苒,又多了一種可以用的材料。
蘇苒想要製作的平替水泥,最開始的時候其實也就是兩種材料,石灰和黏土。
石灰可以用貝殼製作,黏土的話,河灘上游的碎石灘附近就有一大片。
現在蘇苒收集到的貝殼已經足夠多了。
這些貝殼裡,不僅是她和灰自己用揹簍揹回去的。
還包括其它的獸人們,在發現蘇苒在收集貝殼之後,也都有往蘇苒這邊送貝殼。
當然,蘇苒覺得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灰和這些獸人們說了自己在收集貝殼的事情。
所以獸人們隔三差五也會把自己吃剩的貝殼攢起來,然後給蘇苒送過來。
不過,也不是白送的,蘇苒收到了獸人們送過來的貝殼,自然也要給獸人們交換回去一些東西。
不過現在的獸人們和蘇苒交換的東西,卻已經不僅限於吃的了。
它們開始對蘇苒的編織品感興趣。
像蘇苒做出來的那些瓶瓶罐罐的,獸人們自己都能徒手挖出來。
唯獨那些編織的東西,對獸人們來說,簡直難如登天!
所以蘇苒的揹簍和簸箕還有木筐就成了暢銷貨。
時間久了之後,蘇苒覺得獸人們之間以物換物的做法,越來越熟練了。
雖然她剛來到這裡的時候,獸人們就一直是有些以物換物的生活習慣的。
但是蘇苒覺得那會兒獸人們之間的交換更多的是一種分享的意思。
而現在則逐漸有了交換,買賣的意思。
蘇苒就曾經在鳥窩裡看到過有獸人和小橘用幾條魚交換了一張紅皮豬的獸皮。
….
那會兒她覺得可能是那隻獸人沒有學會獸皮的製作方法,或者是懶得做,就直接去和別人換了。
現在想一想,這不就是一場很明顯的交易嗎?
蘇苒收集到的貝殼,在成為石灰之前還需要經過火燒、碾碎和溶解。
這算是她在準備建築材料的時候,最後的大工程了。
而現在又多了一個要給藍蟲扒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