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也是如此,想要研究唐朝,可以看看日本;想要研究明朝,可以看看朝鮮。
在某種程度上,日本和朝鮮兩國文化禮儀受華夏這兩個朝代影響最深。
在前世,無論是空手道服,還是跆拳道服,都帶有濃厚的華夏古代服飾痕跡,無論怎麼改都不可能,脫離這個範疇。
所以,前世與日本極其不對付的太極虎,愣是把跆拳道服的上裝進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與空手道服區分開來,即使如此依然還是與空手道服存在太多的相似之處。
沒辦法,這兩個國家受華夏文化的影響太深了。
而在前世,華夏的練功服主要就是太極服,長衣長褲,不束腰,以寬鬆為主。
一眼就能與空手道服和跆拳道服區分開來。
但楊銘想了想,想要把太極練功服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廣,頗為困難。
為啥?估計老外弄那紐扣都要弄一會,哪像穿空手道服和跆拳道服那麼方便簡潔。
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而且楊銘心裡始終有種感覺,太極練功服漂亮是漂亮,瀟灑是瀟灑,但卻很難給人一種陽剛的力量。
武術,功夫,這可是要動手切磋,太極練功服卻很能給人一種純粹力量之美。
話說回來,太極本來就是以柔克剛,這練功服帶有飄逸特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楊銘皺著眉頭在紙上寫寫畫畫,考慮如何設計出一套練功服,用以這次到米國的武術巡迴表演,然後進行包裝,在全球推廣開來,讓華夏的武術文化走進全球千家萬戶。
要不直接用空手道服?或者跆拳道服?
反正今世沒有所謂的跆拳道,空手道更是在二戰之後被華夏官府壓著日本一度取締,誰讓空手道館與黑龍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因為華夏官府的打壓,今世日本的空手道壓根就沒發展起來,隨後後來也恢復了,但卻沒有像前世那樣輝煌,走出日本,在世界各地立足。
跆拳道就不用說了。
因為今世歷史大變,今世壓根沒有跆拳道這個名詞,只有唐手!
畢竟,跆拳道也是因為前世韓國去中國化,1955年提出跆拳的理念,在1961年才把唐手改成跆拳道而已。
今世朝鮮要是敢說去華夏化,敢把漢城改成首爾,華夏爸爸絕對會第一時間內打朝鮮的屁股,更不用說什麼中秋節、女蝸、中醫等都是朝鮮的了。
沒有跆拳道,自然沒有跆拳道服。
楊銘隨手畫出前世的跆拳道服,除了上衣外,其他和空手道服沒有太大差別。
他盯著紙上自己畫的東西,不管怎麼看,都有種怪異。
不行,還是要改,算了,回頭讓專業人士去做吧。
反正他只要把要求提出來就好了。
不過,有一樣東西,他必須要添上!
布鞋!!!
前世,空手道和跆拳道都是光著腳丫在練,楊銘顯然不準備這樣,在今世,要學華夏的武術,就要穿華夏的布鞋!
其實這種情況,在今世並不是楊銘首創,國外各個華夏武館都有類似的規定。
至少師門的無極武館就是按照此前楊銘設想的那樣進行規範包裝,現在經過三年多時間的發展,幾位師兄在國外開的武館,在當地逐漸推廣開來,漸漸形成了一種潮流。
雖然布鞋在國人看來並不算什麼,甚至隨著社會的進步,漸漸被國人認為穿布鞋有點不太上檔次。
國內願意穿布鞋的人,大部分都是老人。
而年輕人實在是太少太少。
楊銘想到這裡,心中微微一嘆,這種現象,不管在前世,還是在今世,都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畢竟對於現代生活來說,布鞋確實不太合適。
哪怕楊銘自己也不否認這一點。
但這並不意味布鞋就應該被所有人認為是老土而又不上檔次的物品。
他想改變這一點,前世無法實現這個想法,畢竟那時國家實力不夠,說服力也不夠。
今世不同,有這麼好的先天條件,他完全可以把這個想法付諸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