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文字線上閱讀本站域名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來自華夏的功夫哲學!”
第二天,《紐約時報》娛樂版對昨晚首映的《少林寺》給出了一個非常高的評價。
雖然東方夢工廠和卡麥克院線並沒有舉行首映禮,但是巴伯還是按照楊銘的吩咐,邀請了數位好萊塢圈裡知名的影評家,給他們每人送了一張本地的電影票過去。
楊銘堅信這部《少林寺》一定會帶來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
“華夏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在這個國度,早已經有了不遜色西方的文明,昨晚在卡麥克院線上映的華夏電影《少林寺》,雖然僅是一部以打鬥出彩的動作型別電影,但是我們卻可以從其中看出這個文明國度的一些哲學文化。”
“平常所見的打鬥,在經過一番包裝之後,竟然可以讓人感覺到博大精深、內涵豐富,甚至我們可以從電影裡的描述,可以體會到所謂的‘功夫’融合了華夏哲學、醫學、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等諸多傳統文化的精髓,成為華夏文化的縮影。”
“不得不說,這部來自華夏的《少林寺》,透過另外一個方面告訴我們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
除了《紐約時報》,好萊塢知名的娛樂媒體《好萊塢之聲》,也在自己今天的頭版頭條刊登了對昨晚放映《少林寺》的評論。
“不僅僅只是打鬥!”
一個非常高,又令人無限想象的評論。
“我從來沒有想過華夏的文化,能夠給人類之間的打鬥,甚至所謂的習武進行了重新的定義,為此,我連夜翻查了一些有關華夏所謂‘功夫’的資料。”
“華夏功夫薈萃著中華先民的生存之道,是汲取著華夏傳統哲學養分而形成的文化體系,成為了華夏所特有的文化現象。華夏功夫是一種文化形態,是華夏傳統文化的沉積的產物。”
“甚至華夏的功夫體系,與這個文明國度的宗教,竟然有著很深的牽扯,實在太讓人驚訝了。”
《紐約時報》和《好萊塢之聲》相比其他娛樂媒體,都是屬於比較嚴肅的媒體,所以他們的新聞報道角度,站的比較高。
不過相比這兩家的新聞媒體,其他的娛樂媒體對《少林寺》的新聞報道,就顯得更加直接了。
“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詩情畫意一般的打鬥,太令人感到驚訝了,尤其裡面的動作設計是氣勢磅礴,視覺效果異常震撼,我非常推薦大家前去觀看這部來自華夏的功夫電影《少林寺》,絕對給你一種與眾不同的享受。”
“看了這部來自華夏的電影《少林寺》之後,我瞬間就產生一種感覺,那就是我們米國好萊塢電影裡的那些所謂精彩打鬥場面,全部落伍了,令我再也沒有相看的慾望。”
..
絕大部分媒體對《少林寺》的新聞報道,全部都是正面讚揚的,當然也有一些媒體表示對這部電影的不屑和批評,只是這些媒體畢竟是少數。
在這因為奧斯卡醜聞鬧得沸沸揚揚的焦點時刻,突然冒出一部華夏的電影,轉移了不少媒體,這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尤其這部電影竟然和那位處於暴風中心的華夏天才,還有著直接的關係,更是讓好萊塢大部分人的目光放到這部所謂的功夫電影《少林寺》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