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臺領獎的是東方夢工廠音效處理部門的一位技術人員,楊銘和劉信盛都沒有上臺領獎。
看到一位相貌普通的人,上臺領取最佳音效獎,現場所有嘉賓都稍稍吃驚,在他們看來,上臺領獎的不是楊銘,要不就是劉信盛。
但他們兩個都沒有上臺領獎。
“你好,恭喜你。”柏攀熱情的和東方夢工廠的這位代表擁抱了一下祝賀道,隨即他笑著問道:“能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可能第一次在這麼大的舞臺上,面對現場直播的鏡頭,這位東方夢工廠的代表畢竟是一個普通人,頓時有點緊張起來,好在當時選他作為上臺領獎人員的時候,也簡單的做了一下培訓,他深呼吸了一下,對著柏攀的話筒說道:
“我叫姜子名,是東方夢工廠音效部門的技術人員,《2012》這部電影的音效基本就是我們團隊處理的,我要把這個獎項獻給我們團隊的每一個成員,沒有他們,就不會有這個獎項。”
聽到姜子名這麼質樸的發言,甚至聽起來還有點結結巴巴,但現場卻爆發出比之前所有獲獎者發言更加響亮的掌聲。
同時,現場鏡頭又給了楊銘這邊一個畫面,畫面中楊銘也面帶微笑為自己的同事加油鼓勵。
所有人都知道,拍電影,出彩的永遠是演員,幕後工作人員永遠都不會出現在熒幕上,他們默默無聞,加班熬夜,所有的汗水,所有的付出,成全的卻是在熒幕上的那些演員。
但這沒有辦法,這就是電影,這就是他們的工作,也是他們的生活。
現場所有嘉賓都沒有料到,東方夢工廠竟然會安排一位普通員工上臺領這個獎項,但是不得不說,這種安排卻是最好的選擇。
在電影界有一個所有人都遵守的潛規則。
只要是專業人士看電影,必須要把電影結束時的職員表一個不落的看完,直到螢幕變黑,而不是像觀眾一樣,剛放職員表的時候,就起身離場。
觀眾可以離開,但從事電影這個行業的人,卻不能離開。
這是對製作這部電影幕後所有職員的尊重,也是對電影這個行業的尊重。
舞臺上,柏攀也鼓掌再次和這位代表上臺領獎的姜子名擁抱了一下,表示非常對他默默無聞奉獻的欽佩。
東方夢工廠一個小小的舉止,就換來了不少人對東方夢工廠的印象大好,掌聲再次響起。
最佳音效獎頒發之後,接下來頒發的獎項是最佳攝影獎。
這算是份量不輕的獎項了。
“最佳攝影獎,獲獎電影是《光榮之路》!”嘉賓拿著卡片說道。
東方夢工廠在最佳音效獎之後,又一次成為了贏家,雖然是兩部不同的電影獲獎,但這兩部電影可都是東方夢工廠製作的。
這次上臺領獎的是《光榮之路》的攝影師張奇平。
張奇平上臺接過獎盃,神情感慨的站在舞臺上,思緒萬千,然後對著話筒緩緩說道:“我真沒有想到,自己會有機會再一次站在這個舞臺上,雖然我想年年都站在這裡。”
——呵呵。
嘉賓們聽到張奇平的發言頓時發出善意的笑聲,金龍獎,誰不想年年拿啊?
沒有人會嫌棄拿獎拿得多的,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根本就不是一件可能事情。
張奇平雖然拿過金龍獎,但那已經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不是說他水平下滑,而是一位攝影師水平再好,也要有機會,也需要一部電影能夠承擔他的夢想。
這一次,張奇平等到了《光榮之路》。
“在這裡,我要謝謝一個人,如果沒有那個人,可能我這一次就會和這個獎項擦肩而過。”
聽到張奇平的這句話,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楊銘那裡,看來張奇平要感謝的肯定是楊銘了,畢竟楊銘不僅是公司的老闆,還是《光榮之路》的編劇,這重要性沒有人可以替代的。
鏡頭再一次轉向了楊銘。
楊銘看到攝像機鏡頭,有點無奈的摸了摸鼻子,他可以肯定,自己肯定不是張奇平要第一個感謝的人,他的直覺非常準確。
果然,只聽到張奇平說道:“這個人就是我們學院的李老院長,如果沒有他的勸說,可能我依然還沉湎於往日的榮光,而不可自拔,謝謝你,老師。”
燕京電影學院的某個房子裡,正在看金龍獎直播的老院長,看到這一幕,也不禁擦了一下眼睛,呢喃道:“小兔崽子。”
能夠看到自家學院的學生,在金龍獎上發表獲獎感言,可是老院長最為高興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