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朝堂上立即議論了片刻。
顧亭甫是當今皇后的親爹,當初皇后能順利登上鳳座便是忠順王的大力支援,如今他向著哪邊眾人心知肚明。他這是提出欽差大臣之事,分明是想趁著趙武不在,籠絡邊境巡防軍的人心。
皇上心裡也十分明白,便問:“顧愛卿言之有理,眾愛卿以為誰能當此重任呢?”
這是要坐山觀虎鬥的意思了。
當即便有一干忠順王的黨羽進言說某某大臣如何賢能,義勇王那邊也不甘示弱,雙方各自當起王婆,誇自己這邊的大臣能幹無比云云。
皇上只覺得吵鬧。
半晌,皇上問趙燾道:“趙愛卿以為如何?鎮國將軍為我朝殫精竭慮,愛卿也是國之棟樑,邊境亦有你家中幼弟,愛卿可願前往?”
實事求是來說,趙燾在都察院任職,雖身後有鎮國將軍這棵大樹,但他平時為人低調謙和,八面玲瓏,至少在明面上人緣不錯,若真派他去別人也無話可說。
趙燾便出列道:“多謝皇上厚愛,只是微臣自小便不是行軍打仗的人才,唯恐路上耽擱皇上的旨意,微臣便斗膽舉薦一人。”
眾人都豎起耳朵。
趙武一直沒表態,此時趙燾所說的,基本上就是趙武的意思了。
趙燾目不斜視地上前一步道:“戶部侍郎楊遠。”
此言一出,群臣中又是一陣竊竊私語。
當今朝廷上,除了鎮國將軍府還算中立外,便只有一些明哲保身、行事低調的官員還沒表態,楊府便是其中一家。已故的陳淑妃是楊太傅的表妹,陳淑妃在世時,楊府算得上風光無限。
不過後來陳淑妃難產而死,楊太傅沒過多久也病逝了,楊府從那之後就一日不如一日,楊府現任的當家人楊運也只是個戶部侍郎而已。
有人反對道:“趙大人此言差矣。犒賞邊防軍將士理該由兵部派人,怎的輪得上戶部?”
趙燾笑道:“滿朝文武皆是皇上股肱,六部也是如此,並無高下之分。而且楊大人先前便提出改革賦役之事,此番機會難得,楊大人可親去西北看看實情,免得日後兵部戶部再起爭執。”
楊運知道趙燾的意思。兵部尚書已經被忠順王拉攏,暗地裡已經開始改弦更張,趙燾是想借此機會找出兵部的一些漏洞,有備而無患。
皇上稍微思索片刻,便道:“趙愛卿所言甚是,楊愛卿可否願意為朕去一趟西北?”
楊運跪下道:“為皇上分憂乃微臣的本分,臣願意領命。”
“好!”皇上總算暢快地出了一口氣,道,“那朕便特派你為欽差大臣,替朕好好犒賞邊防軍戰士!”
楊運神色一肅,拱手道:“臣定然不辱使命!”
說回西北這邊。
這段時間奉命看守海顏和真札的將士個個一臉菜色,一腦門官司。那真札腦袋蠢笨了些,天天只會大喊大叫、絕食抗議,不過皮糙肉厚的,一時半會兒也不會如何,但海顏公主就不一樣了。
她在匈奴單于心裡怎樣地位,邊防軍日日和他們打招呼,心裡都清楚。而且他一個公主,天天被一群臭大老爺們兒圍著也不是個事兒。
再說了,海顏被抓的第二天,單于就派人來談話,只是沒談妥,上一回又才打過,一時半會兒只能膠著著。
趙煦來找楊遇,為難地說:“她到今天已經三日沒吃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