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是固若金湯,即便是夏朝舉國來攻,想要突破西部防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了安全的環境,沒了後顧之憂,楊浩便準備大刀闊斧的發展。
成立國防部只是他的目標之一,發展的中心還是基礎工業的建立。
以後世的觀點來看,楊浩所計劃的基礎工業很難稱的上是工業,勉強算是國家力量下的大型手工作坊。
不過楊浩也是要面子的人,他說這是基礎工業便是基礎工業,也不會有人跳出來為此嘲諷他一番。
想要實現基礎工業,全靠人力顯然是不行的,作為現代人,自然知道機械的好處。
沒有蒸汽機,沒有電力,楊浩只能藉助自然的力量。
風力水力都是大自然對人間的恩賜,他也只能利用這些。
想要利用水力,必須要建造堤壩,平緩穩定的水流才能為機械提供穩定的持續動力。
長安城附近水域並不適合用來建造堤壩,這裡的地勢太過於平坦了,水流雖穩定,但是卻沒有落差,這就為修建堤壩無形中增添了不小的難度。
以楊浩對境內河流的瞭解,最為理想的地方便是齊城往東的那一段地方。
那裡有山川阻隔,水位的落差雖然不是很大,但這好降低了修建堤壩的難度。
楊浩命令工部派人去考察,並讓探查地形的人儘可能的製作出一個準確的沙盤帶回來。
在所有的部門中,工部尚書無疑是最為忙碌的一個,楊浩朝會所提出的方案大部分都與工部有關。
一個個匪夷所思的想法,聽得衛頭大如鬥,根本無法跟上楊浩的思路。
不過好在楊浩有一個好習慣,那就是每次朝會都幾個書記官在一旁記錄,下朝之後,會以公文的形式下發到相關的部門之中,否則衛可真的要欲哭無淚了。
和衛一樣,少炎也是眉頭緊皺,作為禮部兼戶部尚書,掌管著大齊的錢糧物資,楊浩這種大刀闊斧的發展,可想而知將會耗費多麼大的物資。
在楊浩說完後,少炎終於忍不住站出來道:“大王!臣有異!”
楊浩道:“言!”
“大王,如此這般,臣擔心傷及國之根本,如今國庫雖有些錢糧,但是如此多的工程專案,必耗費頗多,臣以為此事當暫緩之。”
楊浩卻道:“緩之?此事不可緩之,當今天下為蠻子盤踞,吾大齊乃神受之族,理應代天罰罪,解救蒼生於水火,然,蠻子兇悍,吾輩不可白白犧牲國人勇士,自當發奮圖強。
如何發奮圖強,吾大齊這些年來已經找到了道路,那就是借用天地自然之力,為吾大齊所用,此番工程看似耗費頗多,但完工之後定會讓當世百姓與後世子孫獲益無窮,此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炎尚書之顧慮吾以考慮過,如果吾大齊國庫當真空虛,吾大齊可向百姓借款,無論又多麼艱難,此項工程必須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