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朱公子與賈公子的這些談論,除了那兩位女子還能淡定的喝著茶,其他幾人都是眼睛一亮。
雖然他們都是由京城大員府中挑選出來的,但是畢竟與朱公子和賈公子二人不同,他們都只是門客。
當初老爺們讓他們過來的時候,他們還都一臉憤憤然,老爺們也就留下一句差不多的話。
“你們如果有幸留在雍州府,將來記得老爺們的好。”
當時還以為這些老爺們是為了打發他們,才給他們留點面子,說出那樣的話,現在看來情況不是那麼簡單。
他們到了雍州府之後,先在雍州城打聽一番太守府的情況,才知道他們原來不是那麼吃香。
算上他們這次,不知道是第幾波由京城派遣過來,給雍州太守千金當先生或者伴讀的人,但是這些先生們猶如朝廷出城巡視的督查使一般,來了不多久就悻悻然的回去了。
“這裡面還有其他說法嗎?這句話裡面的伴讀是誰?”其中一人急忙問道,這些都是他們不知道的事情。
“既然都這麼說起了,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其實黎太守大人也沒太當一回事,是吧,朱公子。”賈公子不確定該不該說,將話頭拋給朱公子。
“是的,賈公子,這些年雖然朝廷一直很有默契的對外隱瞞著,但是各部大員私下不知道派出多少人力物力去尋找那個伴讀人。”朱公子說道。
“聽說在建國初,編寫太武史的宇文大人曾經向太武皇帝請示,關於黎太守前半生是照實寫,還是隱去伴讀人那一段。後來太武皇帝批示,我朝開國功臣庶王文韜武略,當屬第一,哪來什麼通史伴讀人?”
朱公子繼續說道:“自那以後,朝廷大員就比較默契的將伴讀人的相關事蹟隱瞞下來。本來就不是那麼廣為人知的事情,後來也就更不為人知了。”
“那伴讀人到底是何方神聖,竟會讓各位大人如此緊張,太武皇帝也如此警惕。”一位書生問道。
“兄臺此話萬萬不可再講,今日此言出自你口,並未入我等之耳。”朱公子聽到那位書生的話後,趕緊阻止。
那位書生正準備端起茶杯喝茶,聽到朱公子這麼說道,手中茶杯一個不穩,掉在了地上,摔的粉碎。
所謂禍從口出,不外如是。
另外一人見狀,向門外看看,鬆下一口氣,對朱、賈兩位公子說道:“伴讀人一說,到底是隻是流傳還是確有其人?”
賈公子看了看朱公子,見他沒什麼表示,於是說道:“確有此人,不過只能從書中的蛛絲馬跡中推斷。至於是男是女,年紀幾何,相貌如何都無法得知,甚至連他的名字是什麼都沒人知曉,但是確確實實有這麼一個人存在。”
“關於他的一切好像從來沒出現過,根據後來人們的推測,伴讀人很可能陪伴黎太守一段時間,但是黎府下上都對這個人沒有印象,甚至黎太守本人都記不起,哪怕一點點關於伴讀人的事情。”
“那麼他人是怎麼推測出有這麼一個伴讀人呢?”剛才那個掉了茶杯的書生小心翼翼的問道。
“史書中,還有黎太守後來被發現手札中,根據零星的記載拼湊出了這麼一個伴讀人。”
“確有此人?”這時,那兩個一直很安靜的女子中一人問道。
“確有此人!”另一個女子答道。
“同一人?”第一個說話的女子又問道。
“同一人!”另一個再次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