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
京城之中的變化,並不影響天津衛的戰事。
朱厚煌全軍登陸之後,水陸並進,準備向天津衛進攻。張永留楊慎坐鎮天津衛城。自己領著三千騎兵,去迎戰朱厚煌。
這一次交戰,不會那麼容易了。
首先三千騎兵與九百騎兵數量不一樣,三千精銳騎兵,即便是數十萬人大戰之中,也能算得上一支用的上的突擊力量。數量上的提升,改變為質量上的變化。
其次,天津這一帶,雖然海河,不海河一帶應該還沒有形成。不過從天津往東一帶,比較泥濘。不太適合騎兵突擊。
但是適合大隊人馬行軍的道路附近,卻也適合騎兵突擊。而且天津畢竟是處於華北平原之上,有大片大片的土地,適合騎兵做戰,這樣的局面,最適合騎兵迂迴作戰。
張永也發揮出離合之兵作用。張永將騎兵分成數隊,從北方數次突擊到雍軍佇列之中,想將雍軍擊穿。
不過,俞大猷發揮出了自己傑出的指揮能力。
將是整個大營分為數個方陣,這數個方陣,依靠著南邊的河道,單單防禦北方,再加上一些車輛火炮,一點偏廂車的味道,正行軍佇列無懈可擊。不管張永從什麼地方,突襲,是右邊,是前邊,還是後邊,都擋的結結實實的。
唯一的缺點就是必須控制速度,不能前後脫節,又要保持隊形。速度自然慢了下來。
不過,吳鳳儀早已再次聯絡到京師的情報網。
出乎吳鳳儀安插在京師暗樁之外,很多人願意為朱厚煌效力,無他,就是因為楊廷和的所做所為,大大傷害了追隨正德勢力。
雖然,正德這方勢力,有一點良莠不齊。但並不是沒有人才。可以這樣,正德死忠,正德追隨者,大部分都在軍中,還有一大部分在宮中。剩下的才是零零碎碎的分佈在其他方面,特別是在文官士大夫裡面,正德幾乎沒有支持者。
而隨著楊廷和打擊之下,楊廷和政變的細節也有一一披露出來。對文官來所,楊廷和是臨危定難的英雄,但是對正德死忠來說,卻是不可原諒的叛逆行動。
而雍王才是正德指定的繼承者。朱厚煌現在還不指定,正德給遺留一分相當大的遺產。這一分遺產,幾乎一舉解決了他的人才問題。
正德得知沒有京城沒有出兵的意思之後,就沉穩的,一點一點的向前推進,他是一點也不著急。
再遠的路,也有走完的那一天。
不過,第二日,朱厚煌已經兵臨城下了。
楊慎說道:“張公公準備怎麼辦?”
張公公說道:“咱家不得不派發雍王小兒,他手下還是有人才的,這陣勢佈置的幾乎無懈可擊。咱家拿他沒有辦法,只有倚城而戰。”
楊慎說道:“張公公,本官看見這天津衛城修的相當堅固,何不在此等著他們來攻城,等到雍軍頓兵于堅城之下的時候,張公公在一舉進攻,必能大破之。張公公這樣行不行?”
張永也覺得,楊慎的主義不錯,楊慎雖然沒有帶過兵,但是紙上談兵的能力並不算差,問題是有些事情,不僅僅要算軍事仗,也要算政治仗。
張永也不傻瓜,他剛剛出京師的時候,沒有回過味來,但是到了現在卻已經回過味來了。他不是京營被瓜分一空,一根毛都沒有留給張永,除卻張永的舊部,張永的權力沒有增加一分。
可以說張永參加楊廷和的政變,除卻司禮監這個不知道能不能過來得到的位置,其餘的什麼也沒有得到。
張永即便是一個傻子,也知道現在不對勁了。
這一次過河拆橋算是利落之極。這邊腳沒有落地,這邊就把橋給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