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
比起安南士子,朱厚煌更想用大明士子,但是大明百姓來投奔東雍很多,但是讀書人來投奔東雍的人很少了。朱厚煌不得不自己培養,但是時間緊迫,百年樹人,哪裡有那麼容易補上缺口,也許安南士子也是東雍的一個突破口。
朱厚煌暗道:“還好,這個時代,在東亞漢語才是國際語言。根本不用再教授漢語,在朝鮮安南兩國計程車子,但凡有點才能的都精通漢語。”
朱厚煌有些明白,獎賞士卒土地,是收軍心。三年之內,不收分毫,是收攏民心,然後開科舉,為東雍輸送人才,是收士子之心。
朱厚煌說道:“清化那邊怎麼安撫?”
王陽明說道:“清化那邊不用安撫。當初黎聖宗在時,開科舉,興聖學,整兵經武,而元老功臣紛紛反對,黎聖宗將這些元老功臣全部放逐到了清化。才有了現在的清化一系。”
清化在安南的地位,就好像是北宋的時候,洛陽之於開封。王安石變法的時候,洛陽就成了失意者的聚集地。而且清化是黎氏龍興之地,地位更是特殊。
王陽明說道:“清化一系從殿下北征,安南所任要官,七成都可以歸屬於清化一系,還好,清化軍中世家林立,鄭氏與阮氏分別為兩大家族,彼此之間,合作居多,但並不以為雙方就沒有矛盾了,故而臣以為,殿下應拉攏鄭氏,慢待阮氏,如此一來分化清化一系。”
朱厚煌閉上眼睛,緩緩的說道:“世家,豪強,豪強,世家。”
“孤有一個注意,孤想將安南豪強世家全部遷到的星城,卻不知道王師以為如何?”
王陽明大吃一驚,說道:“殿下想安南皆反嗎?”
“算了,當孤沒有說吧。”王陽明也算看出根結了,此刻安南最大的問題,就是那些世家豪強。安南的亂世增加了小民生存的難度,這些小民必須依附於大族,才能活下,朱厚煌想對安南的控制,達到東雍的那種程度,就必須削平安南所有的豪強世家。
不過,朱厚煌也知道其中難度。
如果朱厚煌真這樣做了,憑藉東雍在安南淺薄的根基,所能面對的,定然是一場無休無止的叛亂。
但是這一句話說出來,王陽明又怎麼能當做沒有聽到了。
王陽明暗道:“前漢遷陵之策雖好,但卻不可行於今日,如果殿下事事以前漢為榜樣,恐怕將禍事不久。”
王陽明決定找一個時間,與朱厚煌好好溝通一下。糾正一下朱厚煌的治國方略。
其實王陽明也在潛移默化之中重視朱厚煌了。
剛剛來到東雍的時候,不過是奉了正德之命來輔佐朱厚煌而已,是朱厚煌的掛名老師。然後因為陸完隱退,王陽明上位,成為東雍文官之首,但是王陽明從來沒有教授過朱厚煌什麼。一來,是朱厚煌事務繁忙,二來王陽明對此不大積極。
但是如今安南臣服,王陽明卻定,即便將來有所不測,朱厚煌也可以退為一國之主。這重要性大大加強了。王陽明心中也動了心思。
為帝王師,可是儒臣不變的夢想之一。
不過,現在不是時候。
朱厚煌立即公佈了第一個決定,擁立升龍這邊的小皇帝為帝,當然也沒有多為難清化那個小皇帝,封之為安南伯,在大員為他建宅,讓他居家辦到大員去居住。注意這個安南伯,並不是安南的爵位,而是東雍的爵位,這個小皇帝,也成為東雍封爵的第一人。
也引起了雍軍很多人的眼熱。
不過,這一件事,可不是那麼容易過去的。
“殿下,門外有數十名軍官堵住了大門。”李良欽說道。
朱厚煌皺起眉頭說道:“怎麼回事?”
“聽說,是要求廢除偽帝,擁立清化那位。”李良欽說道。“殿下怎麼辦?”
朱厚煌說道:“都是軍官嗎?”
“不,有幾個文官。”李良欽說道。
朱厚煌冷笑道:“他們是不是想來一場兵諫啊。李卿,軍法司,該出來做事了,順便去找一下舅舅,他會給你名單的,將清化軍給孤清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