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又快到部隊軍人轉業退伍的日子了,不知不覺中在戰友之間,已經有了一種依依不捨的氛圍。這是戰士,經過三年,甚至是多少所凝聚起來的戰友情。
當大家想起,馬上就要離開軍營了,之後就各奔東西。
在之後的日子裡,可能就沒有多少相互見面的機會了。有的戰友之間,可能永遠都不會有再次重逢的機會。即使是從一個地方來的,由於家庭條件,或是經濟生活的壓力,見面的時間,也不會很多。
這不,在某軍區的辦公大樓內,在一間不算豪華但卻充滿軍人氣息的部隊領導辦公室裡,一位部隊領導,正在跟一個自己的軍官部下,說著什麼。
“經過組織決定,你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服從組織的安排,到新疆伊犁去;另一個選擇就是你可以轉業到地方。當然了,你也可以選擇自謀出路。”在領導的辦公室裡,部隊領導跟站在辦公桌前的一個年輕軍官,講著今年部隊對退伍軍人的政策安排。
“我還是決定轉業到地方,我不想去新疆伊犁。”這個事情,在之前部隊領導跟這位年輕軍官,也聊過這件事。沒想到,這次年輕的軍官,還是堅持了上次的決定。
“你真的考慮好了嗎?如果你選擇轉業到地方,那可就脫離部隊組織了。如果你去新疆伊犁,屯墾戍邊的話,還是跟部隊有關聯的。”部隊領導聽了年輕軍官的決定後,再一次確認著年輕軍官的決定。
“我已經決定了,我覺得我還是轉業到地方比較好,因為我老家還有爸媽,需要我回去照顧。”年輕軍官把自己為什麼不去新疆伊犁的原因,說給了部隊領導聽。
“再說了,我的那些戰友,沒有一個願意去新疆伊犁的。我一個人去了,也沒什麼意思。”年輕軍官接著說。看來這位年輕軍官,對於親情和戰友情,很是重視呀。可是年輕的他,對自己的未來前途,明顯是考慮不周全的,但是話又說回來,又有誰能做到對自己的未來,做到全知呢!
“我給你說啊,你轉業到新疆伊犁去,會比你回到你老家,要好很多。說不定你過去了,還能進入企事業單位。到時候,還能升官什麼的……”部隊領導給年輕軍官說著,去新疆伊犁的好處。
“回到地方,我照樣可以進入企事業單位呀。順便還可以照顧年事已高的父母。”聽了部隊領導的話,年輕軍官說出了自己回到地方,也能享受到同樣的待遇。
“那好吧,既然你已經決定了,那我就不再勸你了。”最後部隊領導語重心長地說。
………
年輕軍官的戰友們,都陸陸續續地離開部隊,轉業回到了地方,或是下海經商什麼的。當然了,也有戰友繼續留在部隊,最後進入軍方高層的人。
可是,我們說的這位年輕軍官,並沒有能夠繼續留在部隊。今年由於部隊退伍軍人的政策安排,終於輪到他轉業回家了。
不久,年輕的軍官,就在戰友們的送別中,離開了部隊,離開了軍營,回到了那個曾經生他養他的地方。之後,這個年輕的軍官,順利進入了縣城裡的企事業單位。
由於這個年輕的軍官,是出生在農村鄉下。再加上軍人的正直與剛烈,使他在單位裡的人際關係,並不是很好。再加上是農村出來的,他又對拉幫結派的官場作風,以及其中的人情事故,很是反感,對單位的工作氛圍很難適應。同時又沒有單位高層領導的照顧,他在單位裡被排擠,也是常有的事。
最後,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位當年的年輕軍官,受不了單位同事的排擠,或是另有想法。他就回到了,在鄉下山溝裡的農村老家,過起了他平凡的農民生活。
當年在部隊的眾多戰友,他在縣城單位上班的時候,時不時的還有聯絡。可是,回家鄉下老家後,這種跟戰友們的聯絡,就漸漸地少了起來,直到最後的毫無音訊。
在之後的日子裡,這位年輕的軍官,就在鄉下結婚生子,過起了平凡人的生活。
有時,他也會聽到一些關於新疆伊犁方面的訊息,有一個早年就到新疆伊犁去,屯墾戍邊的人回老家來探親,跟他說起新疆伊犁那邊,現在在國家政策的支援下,新疆伊犁那邊的生產建設兵團發展得如何好。
這位年輕軍官,有時候也會想,如果他當年選擇去了新疆,去新疆搞生產建設,他的生活會不會跟現在不一樣。如果去了,他現在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子的。
其實他的心裡很清楚,去了新疆。運氣好的話,可以進入企事業單位或是國有大中型企業。運氣不好的話,還是跟現在一樣,在地裡幹農活。
不過,聽那個回來探親的人說,新疆伊犁那邊,農業種地都是用機械化進行生產,山坡上的羊群,也是一群一群的放養。他們現在每個月團裡都會給他們發工資的。
那些田地都是成片成片的,不像他們這裡的窮山溝,每天出門種個地,還得爬坡上坎的。
當這位年輕軍官聽了這些話之後,他總是會在一個人的時候,發著呆,像是在想著什麼。之後又會傻笑一翻,接著繼續幹著自己的農活。
這位年輕軍官,就是張德權的父親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