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尊界,並沒有如同初尊界那般還建立中各種城池,而是直接依山劃界!
各方勢力覺得哪裡更適合自己修煉,那自然就可以在哪個地方劃界而立,當然若是某個靈氣濃郁的地界被一個或者多個勢力看重,那麼這個地界的最終歸屬自然要看哪一邊的拳頭更大更有力。
也正因為這等簡單粗暴的叢林法則使得七大勢力毫無例外的佔據著中尊界中靈氣最為濃郁的七大靈山。
青雲閣因為當初天下七分之時,實力還算強勁,所以佔據靈氣排名第四的空靈山;而當初天下七分之時,輪迴殿卻正因為靈火上人之事而處於虛弱期,所以只分到排名第七的彌靈山。
雖然後來在時間的催化下輪迴殿再次崛起又一次達到當年二殿之高度,但考慮到中尊界的搶奪極可能引起勢力之間各方面的全面開戰,所以這些年到也是直定居著彌靈山。
當然幅員遼闊的中尊界自然不可能只有七大靈山,除此之外自然還會有著其他的洞天福地,只不過這些地方在靈氣或者修煉環境上講,自然比起七大靈山略有不足。
但這樣的地方七大勢力看不上,卻成為其他勢力搶奪的核心,不過隨著這多麼年的演變,各方勢力的地盤都幾乎初步成形。
雖然仍然有一些新晉勢力會因為搶地盤而和其他勢力發生戰鬥,但卻沒有哪個勢力不長眼到去挑釁七大勢力。
畢竟先不說他們在中尊界的實力能不能撼動七大勢力,就算真有那樣的實力,他們一旦在這裡動了七大勢力,那麼等待他們的可能是中尊界以外的勢力被七大勢力直接連根拔起。
至於那些無依無靠的散修能修煉的環境自然就會更差一些,不過碩大的中界尊自然也會有一些不為人知的靈氣濃郁之處,若是哪個散修意外發現,自然也會悄悄在其中修煉。
當然空靈山雖然是青雲閣的地盤,但同樣也有著貴賤之分,越是靠近山頂之處,靈氣自然越是濃郁,而向著山頂之路則有一條。
一條是實力之路,青雲弟子可以憑著自己的弟子不斷的向上,當然在這條路上,若是實力不足被同門揍,那絕對是沒處說理的。
還有一條則是貢獻之路,青雲弟子可以透過各種手段收集各種資源或者完成貢獻堂發任的各種任務而得到貢獻值,然後憑著消耗貢獻值來換取不同的位置,當然這個方式雖然保險,但成本也是極高。
不過好在金耀天和蔣宏光兩人一丹一陣,雖然從實力之路未必走得上去,但憑著他們從內城帶來的資源,在貢獻之路上站穩腳跟到也不是問題。
畢竟在這裡他們兩人還可以煉丹煉器來維持生計,雖然如此有些辛苦,但何嘗又不是一種修煉?
當然即使如此他們此時也僅僅是在貢獻之路的初階,在環境也僅僅只是比大本營好些。
所謂大本營自然是用給那些走實力之路又實力不足,走貢獻之路又沒貢獻值的弟子居住修煉之用。
雖然哪怕是大本營其靈氣及修煉環境也比空靈山外要好上許多,但畢竟太過低層,還是比不起兩條路上的效果。
而作為一個武者,在同樣的付出之下,誰不希望得到更多?所以這兩條路既給青雲弟子提供了修煉之便,同時也不斷的激勵著他們進步。
透過金耀天和蔣宏光的介紹,李逸晨對於中尊界也漸漸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
而李逸晨也不得承認,在中尊界這樣的環境下,實力之路和貢獻之路對於門中弟子的刺激的確比起初尊界的內城兩城更加直接得多。
而同時也因為這兩條路,在中尊界根本不需要天榜、地榜的存在,總之誰能越靠近山頂就說明誰的實力更強。
哪怕是走的貢獻之路,支撐起這樣的消費也是實力的一種體現,而事實上,通常煉丹師大多選擇貢獻之路,而武者大多選擇實力之路,至於陣師則兩邊幾乎各佔一陣。
如果憑著自己的九陣疊加,應該可以從實力之路直接走到山頂吧!想著自己在榆清山搞出的那等聲勢,李逸晨不由心中惡趣地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