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慈不掌兵,唐義終究還是做不到心狠手辣,哪怕他明知道此時殺了那幾人才是最佳選擇,可最終依然沒有殺他們,而是派人將他們送去季陽城軟禁了起來。
大軍並沒有繼續耽擱,而是以更快的速度進入了魯西之地。
接下來的日子裡遇到的逃兵越來越多,大多都是三兩人,並沒有遇到大股逃兵。
這些人也沒有如第一波逃兵一般,直接說什麼全軍覆沒兩位吳將軍戰死,事實上他們知道的東西也不多,只知道大軍陷入了包圍圈,部隊被打散了。
有人說主力已安然撤走,他們只是負責殿後的小部隊;也有人說全軍都被打散,兩位吳將軍帶著數千精銳突圍了;甚至還有人說半路忽然殺出一支精銳部隊,擊潰了敵方一軍後,帶著大部隊走了。
當然,這幾個訊息的真實性都不高,連帶來訊息的逃兵也不確定,他們也只是聽人說的,沒敢再回去尋找大部隊和兩位吳將軍,怕死在亂軍之中。
不過交戰的地點離此並不算太遠,不過一千多里罷了,若全軍全速趕路,頂多一天半便能趕到。
若拋下那些道心境和聞道境之人的話,頂多大半天便能趕到。
唐義並沒有選擇急行軍,反倒讓大軍略減慢些速度,只是將所有的破道境之人全都派了出去。
大軍連行了六百里後,唐義便下令全軍安營紮寨就地休整。
營寨剛剛落下,已離開一天的王猛便騎乘小白回來了。
不過王猛並非一個人回來的,小白身上還坐了另外一個人齊盛!
卻原來齊盛當初西撤時,碰巧遇到了一夥小股部隊。
和東路軍打了一段時間的交道,齊盛自然認出了這些人的身份,這些正是東路軍之人。
齊盛帶人吃掉這一小隊人馬之後,得知東路軍已經化整為零潛入了魯西之地,因而他立刻便帶人進了魯西。
當然,那時候季陽城外已經駐紮了兩撥大軍,齊盛不知道中路軍的動向,因而見到那兩撥大軍後,沒敢貿然派人進季陽城上報此事。
加上他原本也沒想過會在魯西待這麼久,只想著能多吞一些東路軍的小隊便多吞一些。
只是齊盛連滅了三支小隊之後,發現大軍竟然會合到了一處,不甘心就此退去的齊盛便決定潛伏起來尋找機會,最好能再啃下一塊肉之後,再回季陽城。
只是這一待便是一天的時間,原本他都已經打算放棄後撤了,只是此時吳能忽然帶著兩萬大軍落入了包圍圈中。
齊盛便想著趁東路軍和吳能麾下交戰的時機,再來個斬首行動,一舉將東路軍滅掉。
讓他沒想到的是,吳能麾下兩萬大軍竟連一個回合都沒能招架住,丟下數百具屍體後,便倉皇后撤了。
戰況到了這時候,齊盛反倒不敢貿然出手或是後撤了,只得繼續在原地觀望了起來。
這時候他終於發現原來對面並非一支大軍,而是中路軍和東路軍合併的六萬大軍。
這兩支大軍的戰力遠比西路
軍要強上太多了,並非個人實力的強悍,事實上中路軍個人實力的確比西路軍強,東路軍比起西路軍的話,卻是略有不如的。
但這兩支軍隊之間的配合卻遠非西路軍能比的,和這兩隻大軍比起來,西路軍就好像胡亂拼湊的雜牌軍一般。
這兩支軍隊都有各自的特色,也有自己的陣型,雖不如道尊給的那些陣法描述中的強悍威力,可比起魯南軍沒有陣法純靠配合要強得多。
當然,魯南軍也有比他們強的地方,魯南軍更像一個整體,每一個人的執行力都比東路軍和中路軍要強。
這兩軍只是擁有軍陣罷了,實際上他們之間的配合並非那麼完美。
吳能大軍果然沒能衝出包圍圈,很快便和敵軍發生了第二次交鋒,這一次雖說吳能依然沒能扛住對方的衝鋒,但情況卻比第一次稍好了些。
趁著敵方第三次衝鋒的時候,齊盛帶人出手了,他本想著直插中路軍指揮部,先行斬殺中路軍那位大將軍的,只可惜沒能成功。
對方的反應速度也很快,且大軍的戰力也不弱,尤其是那位大將軍麾下的護衛隊,比起他這支精銳部隊來,竟也不遑多讓。
好在親衛隊沒敢拋下那位大將軍,出來追殺他麾下的精銳部隊,這才被他撕開一道口子,帶著吳能衝出了包圍圈。
可衝是衝了出來,可他們損失的兵馬卻著實不少,他麾下的尖刀部隊戰死百餘人,三百餘人身受輕重不一的傷勢,吳能麾下陣亡一千餘人,被俘逃散近四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