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位於雙陽郡的東北部,正好位於新唐、鄭國以及趙國的交界處。新唐和趙國乃是世仇,鄭國和趙國之間雖無仇恨,兩國之間也時常有交流。可哪怕如此,兩國邊界也並非一片風平浪靜,時而也會有寫小摩擦爆發。
禹城的地理位置極為特殊,禹城西側乃是雲陽山脈,東邊是一條寬約千餘丈的烏羅江,向北又是綿延不絕的禹城山脈。這裡既是趙國北進的必經之路,也是新唐、鄭國南下的要道,還是新唐和鄭國只見互相征伐的通道關隘之一。
三國在禹城這裡幾乎每年都要爆發戰爭,禹城甚至發生過一年數度易手的事情。
當然,除了禹城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外,三國對禹城如此在意還有另一個原因,這裡乃是一座秘境的入口。不過至於是什麼秘境,尋常人便不知道了,尋常人甚至連秘境是什麼都不曾聽過。
正是因為這種種緣故,禹城的治安極其不好。當然,更主要的是縣令不作為,畢竟身處這樣一個地方,和發配充軍也沒啥區別了,換成誰來當縣令,大約都會將自己關在縣衙之中,每日胡天海地吧?
反正老百姓也不會進京去告他的御狀,就算要告,去哪國告呢?
如今連禹城縣令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哪國人了,他原本乃是鄭國的進士,在禹城已當了三十年的縣令。每次禹城被打下來後,他國都懶得再派官員接手縣令之位,反正用不了多久這裡還會易手。
事實上不止是他,他的前任乃是趙國的進士,再前任據說是新唐的官員。反正無論是哪國的官員,來了禹城之後就別想什麼仕途了,甚至連國家也別想了。在這裡你做出再大的政績,也不可能升官。
前幾天趙國剛從禹城北邊撤回,駐紮進了南邊的要塞之中,顯然禹城又再度易主了,新佔領的軍隊尚未派人來禹城,也不知道這裡如今歸屬了哪個國家。當然,無論這裡歸屬哪個國家,他們都不會派兵進城。
哪怕是趙國軍隊路過禹城時,也不會稍作停留。
實在是這裡太過混亂了一些。
禹城雖然也有縣令,可這裡根本就沒有什麼治安可言。一來是這裡時常易主,三個國家的皇帝都沒有給禹城縣鑄造官印,只有一張聖旨罷了。聖旨可以鎮壓縣衙大堂,可無法鎮壓全境。
二來麼,連縣令都懶得管城中這些瑣事,衙差們自然更不會管這些事了。
禹城和縣衙根本就沒多大關係,就連收稅都不歸縣衙負責,而是由城中的幾大幫派把控。他們不收稅,只收保護費。
前幾天禹城發生了一件大事,赤虎幫一位堂主被人打死了。
禹城有四大幫派,每個幫派都有數十位堂主,四大幫派彼此對立征伐不斷,按理說死一個堂主而已,應該算不得什麼大事兒才對,可偏偏死的這個堂主實在是太不一般了些。
死的那位堂主乃是赤虎夫人嫡親的侄兒!
有人覺得以四大幫主的地位,哪個沒個三妻四妾,內侄不要太多,七八十總有吧?七八十個內侄中死一個,值得大驚小怪麼?
若是其他人的內侄自然不值得,可赤虎不同。
赤虎此人極為懼內,除了老婆之外一個女人都沒有,甚至偷偷摸摸的養外室都不敢。說起來赤虎的外甥也不算太少,畢竟赤虎懼內,他內弟可半點都不懼內,仗著赤虎的威名,這些年納的妾沒有四五十也有二三十。
因而赤虎雖只有一個夫人,可內侄卻半點不比另外三大幫主少。以赤虎的心思,這麼多內侄死一個也就死一個了,沒啥大不了的。幫中兄弟死那麼多,他們老子娘不也沒有嚷嚷著非要報仇不是?
可誰讓自家夫人最疼這個侄兒呢?實力不咋地不說,還非要佔個堂主的位置。佔就佔吧也沒啥大不了的,可你知道自己實力不行,還偏偏愛出去晃盪,別人不殺你殺誰?
赤虎被趕出宅子後,頭疼的按了按太陽穴,一腳將門外那位站得筆直故作沒聽到房內動靜的幫眾踹了個跟頭,怒罵道:“傻站著幹嘛?還不跟老子走!”
赤虎說罷便大步走出了自家宅子,往赤虎幫的總壇走了過去,一邊走一邊小聲嘀咕道:“他奶奶的,這件事情要是讓老子知道跟你們仨有關係,老子弄死你們!”
身後跟著的十數名幫眾聽到這話,不禁打了個寒顫。
赤虎的話自然不是說他們的,而是說的另外三大幫的幫主。如今趙國軍隊剛剛撤走,接手的國家還不知道是新唐還是鄭國,可無論那個國家接手,如今可都不是開戰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