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隨殷開山進了秦州城,這裡從戰爭開始那天就一直沒有消停下來過。
薛舉兵敗退回蘭州之後,還是留下了三四千人馬時不時進攻一下,雖然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但頻繁的騷擾也讓城中軍民不勝其煩。
宇文成都也出城追殺過這些蒼蠅一樣的騎兵,卻收效甚微,他們只要看到隋軍出城,就一溜煙跑到山裡去,深得游擊戰之精髓。
殷開山接管秦州後,傾全城之力,用半月時間新修了外城牆,才讓他們消停。
但這新修城牆的代價也很大,城內除了木質建築沒拆,用來安置不願離去的百姓外,其他的磚石地基都掀了出來,才把外城牆修好。
所以當李世民隨殷開山進城後,看到整個秦州城滿目瘡痍,零星幾個衣衫襤褸的老年百姓正在瓦礫間尋找有用的東西,他們麻木的眼神和遲緩的動作讓李世民很不好受。
這不能怪殷開山,秦州城若破,薛舉可能會為報仇而屠城,到時候,誰都別想活下來,而更不堪設想的是陳倉也會面臨兵臨城下的危機。
局勢不容他可憐這些百姓,接手秦州第二天,他就讓能走的百姓都走了,留下來的青壯也被徵入伍,共同保衛秦州。
所幸老弱婦孺留下來的不多,將他們集中安置也沒費多大事,至於糧食,都是從城中撤出的富戶手中購買而來,加上原本官倉裡的軍糧馬料,足能維持三個月之久。
當然這是城中戰馬不多而言,如今距開戰已快一個月,現在又加了兩千多人三千多匹戰馬,糧草就成了大問題。
李世民不能等,必須得要速戰速決,國內複雜的局勢還在不斷變化,雖然李家現在佔據了長安周邊,暫不會引來圍攻,卻誰又能保證就會不生出其他問題?
當晚,殷開山在將軍府邸設宴為李世民接風洗塵,劉弘基、薛禮作陪,秦州三位副將、四名校尉出席。
秦州軍聽到殷開山要離開的訊息,都不捨的過來將軍府說項,可聖旨所言也是事實,這位老將為國奮戰了半生,該回去含飴弄孫了。
席間,眾人四五杯酒、兩三味粗餚下肚後,漸漸熟絡起來,都是軍中粗漢,沒那麼花花腸子,直來直去的,把他們所知的秦州情況全都說了出來。
席散後,李世民單獨跟殷開山又聊了半個多時辰後才來到劉弘基和薛禮房間,商討軍略。
菊黃色油燈下,李世民皺眉道:“我軍糧草緊張,薛舉也同樣面對這個問題,從陳倉那邊運糧過來也不能解燃眉之急,你們二位有何想法?”
劉弘基道:“糧草是一個問題,還有對於城外的地形我們也缺乏瞭解,但也不是兩眼一抹黑,那些校尉中有兩個本地人,明日一早就把地形圖拿過來,依屬下之見,還是研究完地圖再想辦法繞出城去打他們埋伏。”
薛禮卻道:“地圖我們有,應該比他們的還詳細,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讓薛舉退兵,且不說如何繞過北面茫茫大山,就算曆盡千辛萬苦繞到他們身後,他們不退兵,我軍也無法在狹窄的山道上伏擊他們。”
李世民想了想,道:“正是,但你們的作戰思路還是固定在常規方式之中,沒有把火藥彈考慮進去,如果我軍拿出兩千枚火藥彈,可能所有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薛舉自知不敵而無奈退軍,我軍的伏擊戰就不是空話了。”
兩人這才想起火藥彈的威力,的確,這種非常規武器本來就還沒普及,他們在思考軍略的時候沒有加進去也是人之常情。
既然已經有辦法讓薛舉退軍,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伏兵派出去,薛禮把特戰隊畫的秦州周邊地圖全部拿了過來,他們先要找一個適合的地方伏兵,然後再在崇山峻嶺間找到合適的行軍路線。
羅禹寫了一晚的教材,天亮時李秀寧端著一碗小米粥和兩個蕎麥窩頭過來,她見羅禹佈滿紅絲的雙眼和桌上厚厚的教材,心疼道:“你別太累了,先吃早餐吧,不急於一時,今日別再忙了,吃過早飯就好好休息。”
羅禹放好筆,晃了晃發酸的胳膊,拿起旁邊水盆裡的毛巾擦了擦手,笑道:“聽夫人的,前期教材已差不多編寫完成,以後不會再讓夫人獨守空閨啦。”
李秀寧放好早餐,走到羅禹身後,伸手按在羅禹的肩膀上,習武之人的力道沒得說,她聽到羅禹調侃,還故意加重了幾分,本來是按摩的,卻讓羅禹感受到了受虐。
別得罪女人,羅禹咬著牙沒出聲,忍痛端起小米粥喝了一大口,直到李秀寧出完氣才拿起窩頭吃起來。
李秀寧笑道:“看你以後還敢口無遮攔,我可不是獨守空閨,有蔓兒陪著我呢。”接著又低聲在羅禹耳邊問道:“你真不考慮娶她?”
羅禹嘆口氣道:“我只要有你就夠了,一個人只有一顆心,而我的心只能容納你。”
李秀寧感動道:“我知道你的心意,可楊蔓也是可憐之人,你……”
羅禹打斷她道:“這世上可憐之人太多了,我顧得過來嗎?放心,她還小,等她遇到她心儀之人後就不會再想著這事了,教材在這,你有這閒心就拿去抄吧,我可要去找周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