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大唐之徵戰天下 > 第一卷 烽火亂世 第十九節 前路漫漫

第一卷 烽火亂世 第十九節 前路漫漫 (第1/2頁)

朝令夕改並不是件好事,但為將之道,首在根據實情改變策略,程知節領軍撤回運城,就算尉遲恭不阻攔,自己兵馬也難以安全透過運城防區,明知不可為就放棄,另想他法。倘若今晚朱元璋那邊不動手,那就在中條山裡等著,只要他們不來進攻,等幾天無大礙,反間計已用了,就靠時間來發酵,事情總會有個結果的。

羅禹怕程咬金退軍是故意為之,埋伏或停留在路上,等這邊有情況再殺回來,這又不是沒有可能,跟這種名將打交道,多十個心眼也沒錯,所以派了三名特戰隊員跟著他們,以確定他們有沒有真的回運城。

之所以根據程咬金退兵會成為朱元璋動手的先兆,是因為羅禹知道朱元璋是個有野心的人,或許竇建德也知道,此次聯軍讓秦瓊為主將,他為副將,多少會讓朱元璋心生不滿,動手奪權遲早會發生。竇建德又調來程咬金,領軍六萬來監督朱元璋,震懾一下他。

今晚在餐桌上發生的事,讓程咬金感覺無能為力,明知道朱元璋不好相與這,竇建德為何還派他出來?留在汾陽看著或直接幹掉不更省心嗎?那秦瓊也是直漢子,根本不喜交際,甚至連話都沒跟朱元璋說一句,李密手下來這麼一個人,也不知道安的什麼心。如果自己不退兵,等會動起手來,是幫還是不幫?幫又要幫誰?還可能會殃及池魚,既然不知道該怎麼辦,就眼不見心不煩,走就行了。

竇建德想的是驅虎忝狼之計,既不想損害他的形象,又能借刀殺人,可他沒想到的是朱元璋不是狼,也不是虎,而是比虎狼還猛的四爪蛟,只要給他機會,他會化龍昇天,我的主上啊,你這婦人之仁如何能成大事?

尉遲恭寫好書信後掛印懸牌,獨自一人離了軍營,他想回家了,藏起小揹包,藉口巡視出了解州西門,往龍居方向走去,他想沿黃河一路向北,過呂梁山再到老家朔州,這段路程大約八百里。

尉遲恭除了打鐵就會當兵,朔州是隋王朝對抗突厥、蒙古的前沿陣地,常年戰亂,造就了這裡人人尚武,個個彪悍,回到老家後重操舊業就是。

逃兵是不光彩的,但尉遲恭快辦法,他沒打算再參軍入伍,這段軍伍經歷也就不那麼重要了,想好了就行動,一往無前。

當晚寅時時分,羅禹接到特戰隊員報告,說是禹王那邊朱元璋率軍襲營,而秦瓊似是早有防備,邊打邊退,利用地形硬是擋下了朱元璋三萬五千人馬的進攻,到現在不知情況如何了。

接報後來到李秀寧處,見她也沒休息,正在就著火把的光亮看地圖。羅禹心疼,但也知道這個時候她是不可不睡得著的:“將軍,禹王已生變,我們可以出發了……”

李秀寧點頭道:“傳令,騎兵前隊,輜重居中,步兵後隊,全軍出發!”

一聲令下,早有準備的騎士在校尉的帶領下有序往中條山山外策馬而去;輜重營也早已將物資裝上平板馬車,跟在騎兵後面;步兵以五人一列,每小隊四十人為長形方隊,緊跟輜重營,往山下出發。

一時間一條巨大的火龍在快速前行著,李秀寧和羅禹策馬於中軍,身邊跟著十幾名特戰隊員。

從駐地到禹王鎮也就十五里,步兵急行軍一柱香時間就到了,騎兵就更快了,所以當羅禹到達廟前鎮時,前軍已送來文字戰報:“禹王鎮兩軍交戰之處屍橫遍野,兩邊營地火光沖天,秦瓊軍中尚剩若干糧草,前方地形變化,恐有伏兵,李軍頭令搜尋前進。”

將信件交與李秀寧,待她決定是否緊跟朱元璋,此次出兵的戰略任務就是往北突圍,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緊跟朱元璋叛軍一路北上,繞過聞喜等軍事重鎮,取道洪洞、平遙然後直達太原,這樣才算完全跳出包圍圈。

按羅禹所設想,朱元璋是不會再往臨汾方向自投羅網的,情報顯示,他治軍也極嚴,蠱惑人心也有一套,如若到時謊稱奉竇建德之命攻取長治抄李密後路,這三萬多兵馬大機率會被他收為已用,待取得長治後,建立擴張自己的勢力,與群雄一較長短,這才是他的最終目標。

不管朱元璋在哪裡往東轉道,他的目的地應該是長治,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他也不會調頭拿三萬五千兵馬來打八萬右武軍,所以他只能北上。就地形而言,除了聞喜一帶竇建德能伏兵外,其他地方只能先經過朱元璋兵馬才能跟右武軍短兵相接。

羅禹派出了十五名特戰隊員前往聞喜收集情報,發現情況隨時回報。而按現在的行軍速度,天亮就可到最危險的聞喜路段,希望朱元璋不要在這裡轉道垣縣。

李秀寧策馬過來,對羅禹道:“晉城方向定彥平的兵馬此時也不知道到哪了,如果他得知訊息,伏兵聞喜山口,再與朱元璋夾擊,我軍可就有危險了。”

羅禹不是不擔心,而是把這兩萬人拋之腦後了,定彥平前日已到垣縣,過來聞喜山口就一百二十里路,若他真得到訊息不往夏縣方向走,而是以逸待勞伏兵聞喜山口,放過朱元璋兵馬,打擊最為脆弱的輜重營,其後果可想而知,前軍後軍因地形原因回援不及,右武軍將被攔腰切斷了,朱元璋怎會放過如此良機?他肯定會放棄追擊秦瓊,調轉馬頭……

羅禹想到這裡,冷汗直冒,定彥平也是名將,名號雖不及後來的天策五虎,卻也不是浪得虛名之輩,這麼好的機會他肯定會把握。

多虧李秀寧心細如髮,把羅禹想法的漏洞補上了,定了定神,對李秀寧道:“幸而有將軍提醒,職下這就查缺補漏,張揚,你帶兩名隊員趕往前軍傳令,讓薛禮率突擊隊外加兩千騎趕往聞喜山口,如若有敵軍,能攻則攻,不能攻則退,讓岳雲率五千騎接應薛禮,其他兵馬就地休整!”

張楊領命,叫過兩名特戰隊員打馬飛奔,只一盞茶功夫休整的軍令就傳了回來,除去站崗巡邏計程車兵外,其他人都席地而坐,但仍然保持著隊形。

前軍傳來馬蹄聲,應該是薛禮已經出發,又過了一會,岳雲也率軍出發了。

聞喜一帶是平原,當然是以整個山西地形而言,中條山餘脈延伸出一條觸腳,聞喜山口就在這條觸腳上,東西南北兩條官道在此交匯,如同在大地上硬刻了一個大十字,山脈不高,要爬上去也非人力所能及,這個大十字的四周就是四座山峰,如同四大金鋼般俯視著來來往往的一切。

以十字中間為點,往北十餘里才能走出餘脈,往南五里應該就是現在騎兵隊所在的地方了,前軍所謂的地形變化,應該就是指的是要進山了。

如果羅禹是定彥平,四周都用擺伏兵,只須堵住聞喜和垣縣方向的官道,這二十里地就是右武軍的墳墓,官道本就不寬,想要調頭都難。按定彥平的設想,待右武軍全部進入餘脈後,再抽一支五百騎的偏師從禹王方向過來,守住入口,右武軍將插翅難逃了。

現在的情形不容猶豫,留在山口之外,也不安全,只得等薛禮那邊的回覆了。羅禹腦中畫了一幅行軍圖,發現想要往北,除了過聞喜山口外,也沒有更近的路了,繞道聞喜城外是可以,但不切實際,作為竇軍糧草重鎮的聞喜縣城,肯定有重兵駐防,被咬住一時半會也脫不開身。

軍事突圍最重要的就是速度,騎兵能做到來去如風,步兵能也能做到日行百里,可輜重就不行了,不是他們不想快,而是快不起來,十幾萬石糧草,外加各種物資,能勉強跟上就不錯了,當初把步兵放後隊,就是想保護輜重營的安全,如今看來,卻成為右武軍最大的弱點了。想效仿太祖的“四渡”奇蹟,這裡又沒有河流,追兵來到,無法形成有效阻礙,還是會被圍上。

拂曉時分,黑暗更甚,缺角的月亮已沒入地平線,在迎來第一絲曙光前,後隊傳來了喊殺聲,沒有聽到馬蹄聲,看來來襲的是步兵。

警戒軍士並沒有示警,看來是出事了,那是兩名特戰隊員,身上有特製的煙火,點燃後會飛向天空,把周圍照得亮如白晝,連他們都沒有發覺身後的敵人,或許是無聲無息被幹掉了,看來敵人應該是早就埋伏在身後了。

特戰隊員經過幾場戰爭的洗禮,早已脫胎換骨,安排他們的任務都完成了,卻沒折損一人,花那麼大代價訓練出來的,自然不能當馬前卒,敵後才是他們的戰場,也跟右武軍沒有和敵軍短兵相接有關係,現在一下損失兩名隊員,羅禹心下祈禱,希望他們能逢凶化吉。

後軍沒有慌亂,火把照處,小隊長長槍一招,長方形方陣已啟動,官道本就不寬,五人並排站立加上所留揮舞長槍的空隙,就已到邊緣,兩側雖然不高,卻是怪石嶙峋,使人無法站立,故不用擔心伏兵在兩側。

薛禮和岳雲一直沒訊息傳回來,羅禹又派出三名隊員往前打探,後隊遇襲,說明李秀寧的擔心成了事實,三萬步兵排成每四十人為一方隊,達七十五個之多,加上各種預留空隙,在官道上被拉成了長達三里的長蛇陣,因地形原因,敵軍不能擊頭,不能擊中,只能咬尾。

一名隊員從後隊飛馬而來,藉著方隊火把亮光,從方隊邊上急掠而過,羅禹迎上前去,他很想知道後隊發生了什麼。

最新小說: 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新呂布戰紀 陛下何故造反 紅樓之挽金釵 本公主每天都在努力亡國 萌寶的戰神孃親被王爺看中了 滿朝奸臣逼朕當昏君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論在古代如何快速升職 三國之最強皇兄 戎妝山河 嘴炮貴妃重生後歸隱田園了 今天開始做項羽 七品封疆 閣臣培養指南 鋼鐵大明 回到夏朝做王爺 我:大明戰神朱祁鎮 憨夫君寵妻蓄謀已久 娘子請自重,我要寫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