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法和王琳
陸法和,不知何許人也。隱於江陵百里洲,衣食居處,一與苦行沙門同。耆
老自幼見之,容色常不定,人莫能測也。或謂自出嵩高,遍遊遐邇。既入荊州汶
陽郡高安縣之紫石山,無故舍所居山。俄有蠻賊文道期之亂,時人以為預見萌兆。
及侯景始告降於梁,法和謂南郡朱元英曰:“貧道共檀越擊侯景去。”元英
曰:“侯景為國立效,師雲擊之,何也?法和曰:“正自如此。”及景渡江,法
和時在青溪山,元英往問曰:“景今圍城,其事云何?”法和曰:“凡人取果,
宜待熟時,不撩自落。檀越但待侯景熟,何勞問也。”固問之,乃曰:“亦克亦
不克。”景遣將任約擊梁湘東王於江陵,法和乃詣湘東乞徵約,召諸蠻弟子八百
人在江津,二日便發。湘東遣胡僧祐領千餘人與同行。法和登艦大笑曰:“無量
兵馬。”江陵多神祠,人俗恆所祈禱,自法和軍出,無復一驗,人以為神皆從行
故也。至赤沙湖,與約相對,法和乘輕船,不介冑,沿流而下,去約軍一里乃還。
謂將士曰:“聊觀彼龍睡不動,吾軍之龍甚自踴躍,即攻之。若得待明日,當不
損客主一人而破賊,然有惡處。”遂縱火舫於前,而逆風不便,法和執白羽麾風,
風勢即返。約眾皆見梁兵步於水上,於是大潰,皆投水而死。約逃竄不知所之。
法和曰:“明日午時當得。”及期而未得,人問之,法和曰:“吾前於此洲水乾
時建一剎,語檀越等,此雖為剎,實是賊標,今何不向標下求賊也?”如其言,
果於水中見約抱剎仰頭,裁出鼻,遂擒之。約言求就師目前死,法和曰:“檀越
有相,必不兵死,且於王有緣,決無他慮,王於後當得檀越力耳。”湘東果釋用
為郡守。及魏圍江陵,約以兵赴救,力戰焉。
法和既平約,往進見王僧辯於巴陵,謂曰:“貧道已斷侯景一臂,其更何能
為,檀越宜即遂取。”乃請還,謂湘東王曰:“侯景自然平矣,無足可慮。蜀賊
將至,法和請守巫峽待之。”乃總諸軍而往,親運石以填江。三日,水遂分流,
橫之以鐵鎖。武陵王紀果遣蜀兵來渡,峽口勢蹙,進退不可。王琳與法和經略,
一戰而殄之。軍次白帝,謂人曰:“諸葛孔明可謂名將,吾自見之。此城旁有其
埋弩箭鏃一斛許。”因插表令掘之,如其言。又嘗至襄陽城北大樹下,畫地方二
尺,令弟子掘之,得一龜,長尺半,以杖叩之曰:“汝欲出不能得,已數百歲,
不逢我者,豈見天日乎?”為授三歸,龜乃入草。初,八疊山多惡疾人,法和為
採藥療之,不過三服皆差,即求為弟子。山中毒蟲猛獸,法和授其禁戒,不復噬
螫。所泊江湖,必於峰側結表,雲“此處放生。”漁者皆無所得,才有少獲,輒
有大風雷。船人懼而放之,風雨乃定。晚雖將兵,猶禁諸軍漁捕。有竊違者,中
夜猛獸必來欲噬之,或亡其船纜。有小弟子戲截蛇頭,來詣法和。法和曰:“汝
何意殺蛇?”因指以示之,弟子乃見蛇頭齚褲襠而不落。法和使懺悔,為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