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忠盧文偉李義深
李元忠,趙郡柏人人也。曾祖靈,魏定州刺史、鉅鹿公。祖恢,鎮西將軍。
父顯甫,安州刺史。元忠少厲志操,居喪以孝聞。襲爵平棘子。魏清河王懌為司
空,闢為士曹參軍。遷太尉,復啟為長流參軍。懌後為太傅,尋被詔為營構明堂
大都督,又引為主簿。元忠粗覽史書及陰陽數術,解鼓箏,兼好射彈,有巧思。
遭母憂,去任。未幾,相州刺史、安樂王鑑請為府司馬,元忠以艱憂,固辭不就。
初,元忠以母老多患,乃專心醫藥,研習積年,遂善於方技。性仁恕,見有
疾者,不問貴賤,皆為救療。家素富實,其家人在鄉,多有舉貸求利,元忠每焚
契免責。鄉人甚敬重之。魏孝明時,盜賊蜂起,清河有五百人西戍,還經南趙郡,
以路梗共投元忠。奉絹千匹,元忠唯受一匹,殺五羊以食之,遣奴為導,曰:
“若逢賊,但道李元忠遣送。”奴如其言,賊皆舍避。
永安初,就拜南趙郡太守,以好酒,無政績。值洛陽傾覆,莊帝幽崩,元忠
棄官還家,潛圖義舉。會高祖率眾東出,便自往奉迎。乘露車,載素箏濁酒以見
高祖,因進從橫之策,備陳誠款,深見嘉納。時刺史爾朱羽生阻兵據州,元忠先
聚眾於西山,仍與大軍相合,擒斬羽生。即令行殷州事。中興初,除中軍將軍、
衛尉卿。二年,轉太常卿、殷州大中正。後以從兄瑾年長,以中正讓之。尋加徵
南將軍。武帝將納後,即高祖之長女也,詔元忠與尚書令元羅致娉於晉陽。高祖
每於宴席論敘舊事,因撫掌欣笑雲:“此人逼我起兵。”賜白馬一匹。元忠戲謂
高祖曰:“若不與侍中,當更覓建義處。”高祖答曰:“建義處不慮無,止畏如
此老翁不可遇耳。”元忠曰:“止為此翁難遇,所以不去。”因捋高祖須而大笑。
高祖亦悉其雅意,深相嘉重。後高祖奉送皇后,仍田於晉澤,元忠馬倒被傷,當
時殞絕,久而方蘇。高祖親自撫視。其年,封晉陽縣伯,邑五百戶。後以微譴失
官。時朝廷離貳,義旗多見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於榮利,又不以世事經懷,
故不在嫌嫉之地。尋兼中書令。
天平初,復為太常。後加驃騎將軍。四年,除使持節、光州刺史。時州境災
儉,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賑貸,俟秋征收。被報,聽用萬石。元忠以為萬石給人,
計一家不過升斗而已,徒有虛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萬石以賑之。事訖表陳,
朝廷嘉而不責。興和末,拜侍中。
元忠雖居要任,初不以物務幹懷,唯以聲酒自娛,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
不關心。園庭之內,羅種果藥,親朋尋詣,必留連宴賞。每挾彈攜壺,敖遊里閈,
遇會飲酌,蕭然自得。常布言於執事雲:“年漸遲暮,志力已衰,久忝名官,以
妨賢路。若朝廷厚恩,未便放棄者,乞在閒冗,以養餘年。”武定元年,除東徐
州刺史,固辭不拜。乃除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曾貢世宗蒲桃一盤。世宗報以
百練縑,遺其書曰:“儀同位亞臺鉉,識懷貞素,出藩入侍,備經要重。而猶家
無擔石,室若懸磬,豈輕財重義,奉時愛己故也。久相嘉尚,嗟詠無極,恆思標
賞,有意無由。忽辱蒲桃,良深佩帶。聊用絹百匹,以酬清德也。”其見重如此。
孫騰、司馬子如嘗共詣元忠,見其坐樹下,擁被對壺,庭室蕪曠。謂二公曰:
“不意今日披藜藿也。”因呼妻出,衣不曳地。二公相顧嘆息而去,大餉米絹衣
服,元忠受而散之。三年,復以本官領衛尉卿。其年卒於位,年六十。詔贈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