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主幼主
後主諱緯,字仁綱,武成皇帝之長子也。母曰胡皇后,夢於海上坐玉盆,日
入裙下,遂有娠。天保七年五月五日,生帝於幷州邸。帝少美容儀,武成特所愛
寵,拜王世子。及武成入纂大業,大寧二年正月丙戌,立為皇太子。河清四年,
武成禪位於帝。
天統元年夏四月丙子,皇帝即位於晉陽宮,大赦,改河清四年為天統。丁丑,
以太保賀拔仁為太師,太尉侯莫陳相為太保,司空、馮翊王潤為司徒,錄尚書事、
趙郡王睿為司空,尚書左僕射、河間王孝琬為尚書令。戊寅,以瀛州刺史尉粲為
太尉,斛律光為大將軍,東安王婁睿為太尉,尚書右僕射趙彥深為左僕射。六月
壬戌,彗星出文昌東北,其大如手,後稍長,乃至丈餘,百日乃滅。己巳,太上
皇帝詔兼散騎常侍王季高使於陳。秋七月乙未,太上皇帝詔增置都水使者一人。
冬十一月癸未,太上皇帝至自晉陽。己丑,太上皇帝詔改“太祖獻武皇帝”為
“神武皇帝”,廟號“高祖”,“獻明皇后”為“武明皇后”;其“文宣”諡號
委有司議定。十二月庚戌,太上皇帝狩於北郊。壬子,狩於南郊。乙卯,狩於西
郊。壬戌,太上皇帝幸晉陽。丁卯,帝至自晉陽。庚午,有司奏改“高祖文宣皇
帝”為“威宗景烈皇帝。”是歲,高麗、契丹、靺鞨並遣使朝貢。河南大疫。
二年丙戌春正月辛卯,祀圓丘。癸巳,袷祭於太廟,詔降罪人各有差。丙申,
以吏部尚書尉瑾為尚書右僕射。庚子,行幸晉陽。二月庚戌,太上皇帝至自晉陽。
壬子,陳人來聘。三月乙巳,太上皇帝詔以三臺施興聖寺。以旱故,降禁囚。夏
四月,陳文帝殂。五月乙酉,以兼尚書左僕射、武興王普為尚書令。己亥,封太
上皇帝子儼為東平王,仁弘為齊安王,仁堅為北平王,仁英為高平王,仁光為淮
南王。六月,太上皇帝詔兼散騎常侍韋道儒聘於陳。秋八月,太上皇帝幸晉陽。
冬十月乙卯,以太保侯莫陳相為太傅,大司馬、任城王湝為太保,太尉婁睿為
大司馬,徙馮翊王潤為太尉,開府儀同三司韓祖念為司徒。十一月,大雨雪,盜
竊太廟御服。十二月乙丑,陳人來聘。是歲,殺河間王孝琬。突厥、靺鞨國並遣
使朝貢。於周為天和元年。
三年春正月壬辰,太上皇帝至自晉陽。乙未,大雪,平地二尺。戊戌,太上
皇帝詔京官執事散官三品已上各舉三人,五品已上各舉二人;稱事七品已上及殿
中侍御史、尚書都檢校御史、主書及門下錄事各舉一人。鄴宮九龍殿災,延燒西
廊。二月壬寅朔,帝加元服,大赦,九州職人各進四級,內外百官普進二級。夏
四月癸丑,太上皇帝詔兼散騎常侍司馬幼之使於陳。五月甲午,太上皇帝詔以領
軍大將軍、東平王儼為尚書令。乙未,大風晝晦,髮屋拔樹。六月己未,太上皇
帝詔封皇子仁幾為西河王,仁約為樂浪王,仁儉為潁川王,仁雅為安樂王,仁統
為丹陽王,仁謙為東海王。閏六月辛巳,左丞相斛律金薨。壬午,太上皇帝詔尚
書令、東平王儼錄尚書事,以尚書左僕射趙彥深為尚書令,並省尚書左僕射婁定
遠為尚書左僕射,中書監徐之才為右僕射。秋八月辛未,太上皇帝詔以太保、任
城王湝為太師,太尉、馮翊王潤為大司馬,太宰段韶為左丞相,太師賀拔仁為
右丞相,太傅侯莫陳相為太宰,大司馬婁睿為太傅,大將軍斛律光為太保,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