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華楓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東西,那就是“卡爾舍夫等級”,對未來和現在未知的一切的想象。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
被發現,總有一方被消滅!
外星人是人類對地球以外智慧生物的統稱。古今中外一直有關於“外星人”的假想,在各國史書中也有不少疑似“外星人”的奇異記載,但現今人類還無法確定是否有外星生命,甚至是“外星人”的存在。
2011年4月初,美國聯邦調查局最新披露的一段奇特備忘錄證實,在1950年之前曾有外星人著陸美國新墨西哥州。
對於外星人的研究,其實也是統計學的一部分,據科學家觀測,整個銀河系大約有100,000,000,000顆左右的恆星,而整個宇宙大約有100,000,000,000個左右的銀河系。我們假設出現生命體的機率是1/1,000,000,000,000,那麼依然會有100,000,000行星上會有生命體出現。
許多人認為時空旅行是不可能實現的,畢竟星際之間的距離是以光年計算的。可是他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19世紀中期,科學家認為55Km/h是人類所能達到的最大極限速度,可是現如今的時代,我們已經遠遠的把音速拋在了身後,用了區區不到200年的時間。
那麼為什麼不能在這100,000,000顆可能出現生命體的行星上,有某個種族超越了人的智慧,發明並且掌握了星際旅行的方法。(比如說反物質的應用)從而來到地球呢?雖然科學家們一直都在爭論黑洞存在與否,畢竟從天文學的角度,黑洞是不可能被常規望遠鏡觀測到的,但是絕大部分天文學家還是相信射電望遠鏡觀測的結果,認為的確有這種連光都可以吸納的天體存在。
也許我們不曾看到過外星高智慧生物,但是單憑眼睛和“古老的”科學技術就武斷的以為並不存在外星人,未免有失科學嚴謹的風範。
在1964年,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Nikolai Ka
dashev)設想了外星文明的等級,透過掌握不同能量控制技術進行文明等級的劃分。能控制所在行星系統中的恆星能量的宇宙文明被劃分為第二類文明型別,這樣的文明可控制超過我們100億倍的能量,獲得一顆恆星的全部能量輸出。
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F
&na
Dyso
)就提出了一個“球形能量源”的概念,即可以在一顆恆星周圍建立起球形結構,獲得最大化的恆星能量。這個超級能量殼體就是所謂的“戴森球”,雖然這是一個傳奇式的構想,但天文學家們透過一些紅外空間望遠鏡也發現了類似特徵的天體,問題是處於塵埃團籠罩的恆星看起來很像一個“戴森球”。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廣域紅外空間望遠鏡的觀測結果,巡天調查就曾發現籠罩在宇宙塵埃團中的恆星。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天文學家們進行一項對全天25萬個天體的紅外巡天調查,發現了17個類似戴森球特徵的天體。
根據費米實驗室的科學家理查德·卡里根(Richa
d Ca
iga
)介紹:“我們可以想象宇宙超級文明首先將能量殖民範圍從自身所在的行星系統開始,獲得最大化的恆星能量。”
卡里根希望能在附近的星系中觀察到巨大的“戴森球”痕跡,對於卡爾達舍夫第二類宇宙文明而言,其不僅對一顆恆星進行戴森球化改造,可能會對一個恆星叢集進行能量殖民,所帶來的影響將會被我們觀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