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地外生命

“太空船也能做這樣的悠悠球運動,” 達穆爾說道,“(但是如果使用自己的燃料,你就能從蟲洞的引力中逃逸”,然後探索另一邊的宇宙。

不過在宇宙這一邊的朋友也許得等上數十億年才能再次見到你,因為在蟲洞裡的穿行時間將會非常漫長。這樣的延遲使得在蟲洞兩邊的有效通訊變得幾乎不可能。如果能夠發現或者構建微觀蟲洞,這種延遲可能短至幾秒鐘時間,索羅杜金這樣說道,這潛在的支援了雙邊通訊。

研究黑洞形成和蟲洞特性的美國俄勒岡大學尤金分校的斯蒂芬·許(Stephen Hsu,也認為利用觀測區分黑洞和蟲洞之間差別幾乎是不可能的,至少利用目前的科技是不可能實現的。

“黑洞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落入黑洞的物體“有去無回”的臨界點,而對此我們目前還無法進行測試。” 斯蒂芬說。

但目前被認為是黑洞的天體也可能的確是黑洞而非蟲洞,這種情況也並非不可能。目前存在不少關於黑洞形成的可行情景,例如大質量恆星的坍塌,但有關蟲洞是如何形成的則仍是未知數。

蟲洞可能與宏觀的黑洞有所不同,它需要一些外來的物質保持自身穩定,而這種外來物質是否真實存在又是個未知數。

索羅杜金認為蟲洞的形成方式可能與黑洞相差無幾,例如都來自於坍塌的恆星。在這種情境下,物理學家一般認為會產生黑洞,但索羅杜金認為量子效應可能會阻止坍縮形成黑洞的過程,轉而形成了蟲洞。

索羅杜金稱這一機制在更完整的物理學理論下將不可避免,後者統一了重力和量子力學的理論,它是物理學界長久以來的夢想和目標。如果這一理論是正確的,那麼以往我們認為會形成黑洞的地方,就可能會形成蟲洞。

而這一猜想並不是沒有方法對其進行測試,有的物理學家認為未來的粒子加速器實驗將能夠產生微觀黑洞。這種微觀黑洞有可能放射出可以計算的霍金輻射,以證明產生的是黑洞而非蟲洞。但是如果索羅杜金猜想的是正確的話,那麼形成的會是一個微觀蟲洞,因此將不會產生任何輻射。“透過這樣簡單的測試就能辨別產生的是黑洞還是蟲洞。”

蟲洞的另一個優點在於能夠解決所謂的黑洞資訊悖論。黑洞唯一能夠釋放出的就是霍金輻射,但這些霍金輻射將如何攜帶最初落入黑洞天體的原始資訊,目前還尚不清楚。這種混亂效應與量子力學相沖突,後者禁止這種資訊的丟失。

“從理論上來說,蟲洞要比黑洞好的多,因此它不會發生資訊丟失。” 索羅杜金說道。由於蟲洞沒有視界,物體無需轉化成霍金輻射就能自動離開蟲洞,因此也就不存在資訊丟失的問題。

“同學們私底下好好的學習鞏固一下自己知識,下課!”索羅杜金教授說道。

“教授再見!”學員們回應道,接著,一大幫人井然有序的收拾東西退出教室,這樣的日子已經成為了這批被從全球選拔過來的精英學子們的常態。

一會兒的時間,教室的走廊上又是華楓和雲夢、白鳳三個人了,他們慢慢朝著底下空曠的廣場走著。氣氛安靜,空氣裡飄蕩著每個人珍惜時間緊張地修煉的氣息。

在進行了一系列的學習後,華楓覺得自己現在的知識庫更新了許多,儘管似乎各方面的只是水平還停留在之前時代差不多的樣子,但好在比著之前的自己已經好了很多很多。

不知不覺又是一個月的時間陡然過去,他們慢慢的已經越發適應這樣高強度的學習,很多時候沒有太多的時間進行交流。但每個課後的時間,他們也會對剛學習的東西進行一些小範圍的討論。

“小夢,類似蟲洞的穿越時間你應該是咱們當中最清楚的一個了吧,當年,雪主不知道透過什麼方式把你送往現在,讓你歷經千年時光就像本就從這片土地出生的一樣。”華楓找到一個石凳坐下,雲夢和白鳳也跟著坐在一邊。

“是呀,但是當時我還小,那個時候的事情已經記不太清楚了,只知道大概是做夢一樣的感覺。腦海裡也只是父親對我的囑咐。唉!如果可以的話,我真的是不想隨隨便便的就渡過那麼久不知所謂的日子,雖然快樂過一段時間但是卻讓父親獨自一人承受了太多。”雲夢回想起以前的種種,一時間內心五味雜陳。

白鳳看到氣氛一時間有些沉重,連忙打破尷尬:“好了,別糾結了。相比這個,我更對咱們星球以及別的地方的外星生物更感興趣。”

“生物的進化是一種極為緩慢的過程,所經歷的時間之長完全可以同太陽的演化過程相比。化石的研究發現,早在35億年前地球上就已有了一種發育得比較高階的單細胞生物,稱為——綠藻類。

根據恆星演化理論以及對地球上古老岩石和隕星物質的分析知道,太陽和地球的形成比這種生物的出現還要早10~15億年。太陽系形成後大約經過50億年之久地球上才有人類。”白鳳接著說道。

華楓提起小時候自己就很關注的問題,頓時來了興趣:“這個,我倒是知道一種很形象的比喻,設想把每50億年按簡單比例壓縮成1“年”。用這樣的標度1星期相當於現實生活的1億年,1秒鐘相當於160年。從宇宙大爆炸起到太陽系誕生,已經過去了大約2年時間。地球是在第3年的1月份中形成的。

3、4月份出現了藍——綠藻類這種古老單細胞生物。之後,生命在緩慢而不停頓地進化。9月份地球上出現了第一批有細胞核的大細胞,10月下旬可能已有了多細胞生物。到11月底植物和動物接管了大部分陸地,地球變得活躍起來。12月18日恐龍出現了,這些不可一世的龐然大物僅僅在地球上稱霸了一個星期。

除夕晚上11時北京人問世了,子夜前10分鐘尼安特人出現在除夕的晚會上。現代人只是在新年到來前的5分鐘才得以露面,而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開始於子夜前的30秒鐘。近代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舊年的最後數秒鐘內一個接一個加快出現,子夜來臨前的最後一秒鐘內地球上的人口便增加了兩倍。

由此可見地球誕生後大部分時間一直在撫育著生命,但只有很短一部分時間生命才具有高階生物的形式。”

雲夢和白鳳做崇拜狀的看著華楓,雖然,上學的時候她們多少也接觸過這些,但畢竟都不是她們感興趣的東西。

華楓繼續說道:“在我們看到了智慧生物的誕生要求恆星必須至少能在約50億年時間內穩定地發出光和熱。恆星的壽命與質量大小密切相關。大質量恆星的熱核反映只能維持幾百萬年,這對於生命進化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只有類似太陽質量的恆星才是合適的候選者,銀河系內這樣的恆星約有1000億顆,除雙星外單星大約是400億顆。單星是否都有行星呢?遺憾的是我們對其他行星系統所知甚少,但是確已透過觀測逐步發現一些恆星周圍可能有行星存在。

考慮到太陽系客觀存在,甚至大行星還有自己的衛星系統,比如太陽系中的木星。不妨樂觀地假定所有單星都帶有行星。有行星不等於有生命,更不等於有高等生物。關鍵在於行星到母恆星的距離一定恰到好處,遠了近了都不行。由於認識水平所限我們只能討論有同地球類似環境條件的生命形式,特別要假定必須有液態水存在。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但明確處在能有條件形成生物的所謂生態圈內的只有地球。金星和火星位於生態圈邊緣,現已探明在它們的表面都沒有生物。

對一顆行星來說,能具有生命存在所必須滿足的全部條件實在是十分罕見的。太陽系中地球是獨一無二的幸運兒。詳細計算表明,在上述400億顆單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萬顆的周圍有能使生命進化到高階階段的行星。

另一個限制條件是地外生命應該與地球上生命有類似的化學組成。天文觀測表明,除少數例外,整個宇宙中化學元素的分佈相當均勻,因而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遙遠行星上也能找到構成全部有機分子所需要的材料。

事實上已經在不少地方發現了許多比較複雜的有機分子。因而可以認為,生命在某個地方只要理論上說可以形成,實際上也確實會形成。於是銀河系中就會有100萬顆行星能有生命誕生,不過每顆行星上的生命應當處於不同的進化階段。”

三個人不知不覺就坐在一起天馬行空的談論了半個小時。

最新小說: 兩界交易,開局泡麵換人參 穿越修仙文,但是疑似女頻?! 蛇仙:開局吞噬仙帝 穿越後系統給雙修功法什麼意思? 劍道之主 躍蒼穹 星沉戰史 開局一扇門,全靠自己搶 師孃別這樣,師父在隔壁 無限轉生我總是死於意外! 洪荒:殺敵爆修為,闡教崩潰了 詭影龍脈:東海沉船的超導碑文 大日焚天經 大師兄萬歲! 富二代修仙傳 全能主角導師 誰說沒靈根不能修仙的? 尋仙啟示錄 絕世天驕有如何:我開掛你怕啥? 誰說他修仙天賦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