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物理學家的聲音在華楓的腦海裡迴盪,儘管很多東西他似乎都知道一些,但是幾乎上卻和實際出入還差的很遠。
據國外媒體報道,暗物質是宇宙中最難以捉摸的成分之一,科學家們試圖找到最新的證據來匹配空間數學模型。然而到目前為止人類仍無法直接看到或探測到它的蹤跡,物理學家相信神秘物質填補了宇宙大量的虛空區域,而像行星、恆星這一類物質組成了這個“東西”。但一篇新的研究表示向超大質量黑洞增加少量的暗物質會產生宇宙中最奇怪的物體之一——蟲洞。蟲洞是虛幻小說裡的內容,理論家把它們描述為一個穿越時空的隧道,其可以連線宇宙中的兩個遙遠的時空。
蘭卡斯特大學的一個物理學家Konstantinos&nopoulos博士表示,在一些星系的中心,緻密分佈的氣體和塵埃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周圍非常明亮,發出極強的光和熱,強大的磁場從黑洞噴射出來,影響暗物質的特性。由於燃燒的星系核攪動,Dimopoulos博士表示尤其是暗物質的一種型別,軸子將會被影響。這些反物質的粒子被認為是存在於整個宇宙中,彼此弱相互作用並有助於星系結構的形成——像一層隱形的薄霧瀰漫在星系中。
&nopoulos博士表示擋在星系攪動的中心濃縮時,強烈的旋渦磁場會使其產生奇怪的作用,它將有效地切換至負能量的狀態。當這種暗物質出現在星系中心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周圍時,三個要素——超大質量黑洞、螺旋磁場,軸子暗物質,能夠結合形成蟲洞。Dimopoulos博士表示負密度物質的出現以及強磁場可以迫使蟲洞的外觀在“活動星系核”的中心。但物理學家補充說超大質量黑洞切換到穩定的蟲洞可能對星系周圍是怎麼形成的以及它們如何相互作用有深遠的影響。
蟲洞不像黑洞,理論上可以是單向或雙向,都可以導致物質從宇宙的一個區域噴到另一個區域。因為超大質量黑洞的奇異,蟲洞會是宇宙無限彎曲的一個點。由於反物質的負密度,它將使軸子被磁場“轉變”,對周圍的星系產生巨大的影響。Dimopoulos博士表示如果暗物質是軸子的,可見先進的文明可以產生人造的螺旋磁場,有相應的特性來改變區域性暗物質的性質,並或許可以產生蟲洞。這可能成為實現星際旅行或時空旅行的方式。
探索星空是人類一個恆久的夢想。 在晴朗的夜晚,每當我們仰起頭來, 就會看到滿天的繁星。自古以來 星空以它無與倫比的浩瀚、深邃、 美麗及神秘激起著人類無數的遐想。著名的美國科幻電視連續劇《星際旅行》(Star Trek 中有這樣一句簡短卻意味無窮的題記:星空, 最後的前沿(Space, t frontier當我第一次觀看這個電視連續劇的時候, 這句用一種帶有磁性的話外音念出的題記給我留下了令人神往的印象。
在遠古的時候, 人類探索星空的方式是肉眼,後來開始用望遠鏡, 但人類邁向星空的第一步則是在一九五七年那一年, 人類發射的第一個航天器終於飛出了我們這個藍色星球的大氣層。十二年後, 人類把足跡留在了月球上。
三年之後, 人類向外太陽系發射了先驅者十號深空探測器。一九八三年, 先驅者十號飛離了海王星軌道,成為人類發射的第一個飛離太陽系的航天器,
從人類發射第一個航天器以來,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裡,齊奧爾科夫斯基所預言的“人類首先將小心翼翼地穿過大氣層, 然後再去征服太陽周圍的整個空間”就成為了現實, 人類探索星空的步履不可謂不迅速。但是, 相對於無盡的星空而言,這種步履依然太過緩慢。 率先飛出太陽系的先驅者十號如今正在一片冷寂的空間中滑行著,在滿天的繁星之中, 要經過多少年它才能飛臨下一顆恆星呢?答案是兩百萬年! 那時它將飛臨距離我們六十八光年的金牛座(Taurus。
六十八光年的距離相對於地球上的任何尺度來說都是極其巨大的, 但是相對於遠在三萬光年之外的銀河系中心,遠在兩百二十萬光年之外的仙女座大星雲遠在六千萬光年之外的室女座星系團,以及更為遙遠的其它天體來說無疑是微不足道的。人類的好奇心是沒有邊界的, 可是即便人類航天器的速度再快上許多倍,甚至接近物理速度的上限 光速,用星際空間的距離來衡量依然是極其緩慢的,
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航天器以某種方式變相地突破速度上限, 從而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跨越那些近乎無限的遙遠距離呢?科幻小說家們率先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一九八五年,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 的著名行星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 寫了一部科幻小說叫做《接觸》(Contact。薩根對探索地球以外的智慧生物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客串科幻小說家的目的之一是要為尋找外星智慧生物的SETI計劃籌集資金他的這部小說後來被拍成了電影, 為他贏得了廣泛的知名度,
薩根在他的小說中敘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一位名叫艾麗(Ellie 的女科學家收到了一串來自外星球智慧生物的電波訊號。經過研究, 她發現這串訊號包含了建造一臺特殊裝置的方法,那臺裝置可以讓人類與訊號的傳送者會面經過努力,艾麗與同事成功地建造起了這臺裝置, 並透過這臺裝置跨越了遙遠的星際空間與外星球智慧生物實現了第一次接觸。
但是, 艾麗與同事按照外星球智慧生物提供的方法建造出的裝置究竟利用了什麼方式讓旅行者跨越遙遠的星際空間的呢?這是薩根需要大膽 “幻想”的地方。 他最初的設想是利用黑洞。但是薩根畢竟不是普通的科幻小說家, 他的科學背景使他希望自己的科幻小說盡可能地不與已知的物理學定律相矛盾。
於是他給自己的老朋友加州理工大學(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ogy 的索恩(Kip S. Thorne 教授打了一個電話。索恩是研究引力理論的專家,薩根請他為自己的設想做一下技術評估。索恩經過思考及粗略的計算, 很快告訴薩根黑洞是無法作為星際旅行的工具的,他建議薩根使用蟲洞&ne 這個概念。據我所知, 這是蟲洞這一名詞第一次進入科幻小說中在那之後, 各種科幻小說、電影、 及電視連續劇相繼採用了這一名詞,蟲洞逐漸成為了科幻故事中的標準術語 這是科幻小說家與物理學家的一次小小交流結出的果實。
薩根與索恩的交流不僅為科幻小說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術語, 也為物理學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在物理學中,蟲洞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米斯納(C. W. Misner 與惠勒(J. A. Wer 於一九五七年提出的,與人類發射第一個航天器恰好是同一年。 那麼究竟什麼是蟲洞?它又為什麼會被科幻小說家視為星際旅行的工具呢?
讓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大家知道, 在一個蘋果的表面上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需要走一條弧線,但如果有一條蛀蟲在這兩個點之間蛀出了一個蟲洞, 透過蟲洞就可以在這兩個點之間走直線,這顯然要比原先的弧線來得近。 把這個類比從二維的蘋果表面推廣到三維的物理空間,就是物理學家們所說的蟲洞, 而蟲洞可以在兩點之間形成快捷路徑的特點正是科幻小說家們喜愛蟲洞的原因。
只要存在合適的蟲洞, 無論多麼遙遠的地方都有可能變得近在咫尺,星際旅行家們將不再受制於空間距離的遙遠。
在一些科幻故事中, 技術水平高度發達的文明世界利用蟲洞進行星際旅行就像今天的我們利用高速公路在城鎮間旅行一樣。在著名的美國科幻電影及電視連續劇《星際之門》(Stargate,港臺譯星際奇兵 中人類利用外星文明留在地球上的一臺被稱為“星際之門” 的裝置可以與其它許多遙遠星球上的“星際之門” 建立蟲洞連線,從而能夠幾乎瞬時地把人和裝置送到那些遙遠的星球上。 蟲洞成為了科幻故事中星際旅行家的天堂。
不過米斯納與惠勒所提出的蟲洞是極其微小的, 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會消失,無法成為星際旅行的通道。 薩根的小說發表之後,索恩對蟲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並和他的學生莫里斯(Mike Morris 開始對蟲洞作深入的研究。與米斯納和惠勒不同的是, 索恩感興趣的是可以作為星際旅行通道的蟲洞,這種蟲洞被稱為可穿越蟲洞 traversae。
不知道這樣的時光旅行什麼時候能夠照進現實,華楓和雲夢有著相似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