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上一世,按照老朱的意思就是讓朱棣繼承皇位。
只不過被那些個文臣和後宮的人給攔了下來,而老朱之所以死,大機率也是這些人搞得。
想想也是,老朱死之前的幾個月,先是下旨讓朱棣掌控北方數省的兵權,連都督都要受到朱棣的節制。
隨後,又讓朱棣前來進京面聖。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是怎麼回事兒。
而朱允炆等人當然也看出來了。
所以在朱棣回京的路上,老朱就嘎了。
不得不說一切都太巧了。
更巧的是,老朱剛嘎,朱棣還在半路上,宮裡面立即下旨,讓朱棣會番地。
並下令老朱的任何兒子,各地的藩王留守駐地,不得回家祭奠。
這根本就說不過去。
那平常老百姓家,死了親戚都要親自到場,那更何況是皇室。
而且死的還是一群皇子的老爹。
就連那些文官都沒法園這個謊。
史書都是一筆帶過。
所以這裡面就是存在問題。
很明顯,朱允炆和文官集團的人,意識到了老朱很有可能要傳位朱棣。
於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老朱嘎了,然後更改遺詔,立朱允炆位皇上。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朱棣殺回京都的時候,殺了那麼多的文官。
很多文官不管跑多名遠,都要找回來殺掉。
這是有殺父之仇的。
而如果朱棣一直在京城就無所謂了。
有朱棣在京城裡待著,那些文官和宵小,根本不敢有多餘的動作。
可以說朱棣不知道礙了多少人眼,耽誤了多少人的事兒。
所以說,有朱棣在京城,老朱就不可能有事兒。
等朱標等人一死,朱棣近水樓臺。
一有什麼風吹草動的,直接就安排朱棣即位了。
所以朱棣必須要在京城扎穩腳跟。
這些官員也不得不拉攏起來。
而且他這最多算是結黨,營私估計也不至於。
而且這些官員出自地方,說白了是有基層工作經驗的。
比京城許多隻會動嘴叭叭的人強多了。
放這種人上去,基本上也出不了什麼岔子。
而眼見眾人已經表態,金不易夾了一塊雞肉放進嘴裡後又淡淡的說道:“本王事情有很多,沒幾天就要走了,畢竟整個北方不是隻有一個山東,但本王覺得山東的一些官員有些懈怠了,坐的位置高了,就自以為自己穩了,本王看不慣這種人,皇爺爺也看不慣這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