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叫諸位前來的緣由想必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吧?”
朱高煦的話中的意思雖然隱秘,但大家心裡面都清楚。
其中那正三品的指揮使開口說道:“小王爺您儘管放心,這次您來北方,是帶著皇上的旨意,吾等一定接近全力助您快速回復北方建設。”
隨著這名正三品的指揮使的話音落下,其他官員也是紛紛表態。
那樣子就像是看到骨頭的狗一樣,一個個顯得非常激動。
誰能想到,一個看起來七老八十的官員,對著朱高煦點頭哈腰。
面對宰相胡惟庸都絲毫不慌,敢開口硬懟的朱高煦,在這一刻有些慌了。
他是真想不到,這些人按理說品級不低了,怎麼會這麼...沒有深沉。
他是不知道,這些北方的大族以及官員過的並不好受。
眾所周知,朱元璋開國功臣裡面,幾乎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南方淮西子弟。
朝堂上那些有話語權的大佬,也是這些人。
那北方官員的日子就苦了。
犯了事兒沒人給說話,沒人保你。
努力半天沒人提拔,就算幹出點業績也會被別人拿走。
而且如果有人犯錯誤,沒準還得扣你頭上。
就這樣,還得忍受委屈,要不然連官都沒得做。
現在好不容易有京裡的人丟擲了橄欖枝。
這群人當然瘋狂了。
其實之前也有人對他們丟擲過橄欖枝,希望這些人可以上自己的大船。
但之前胡惟庸在的時候,那是專注於淮西一派的官員,對他們是愛答不理。
就算他們接受一些橄欖枝,所能得到的回報也不成正比。
後來胡惟庸被朱高煦給嘎了,有人看重了北方的政治市場。
但還是那句話,南方官員對待北方官員天生有一種優越感。
老子陪著皇上打的天下,你算什麼東西?
所以說,收這些北方官員也不是真想提拔他們。
都是官場老油條,自然看的明白。
所以說,北方官員一直被壓制受氣。
現在聽說燕王之子,皇帝最寵愛的孫子來了這邊,好像有意思要收門人。
這群人不瘋狂才怪。
混跡京城朝廷也有些日子的朱高煦,此時也算是猜到了一些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