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錦衣衛見此,紛紛站起來向朱高煦這邊走來。
勉強給外面那些人讓出了三分之一的位置出來。
見此,站在院中的眾人也不客氣,有人抱劍給朱高煦行了個江湖禮,又有則不管不顧直接走了進來。
破廟的大殿不大,之前錦衣衛待著還算寬敞,這一下子多了四五十人顯得擁擠很多。
但這些人對此倒是也不抱怨,顯然有點地方就夠用。
雖說如此,但朱高煦還是從這些人的行為舉止中看出來一些端倪。
這些人從大局上來看,集體抵抗朱高煦等人。
雖說分成了三個小團體,但三個團體之間互為犄角,都在暗暗戒備著朱高煦等人。
但除此之位,著三個小團體之間也互相戒備,圍繞坐下時,總有人不時的觀察另外兩方。
朱高煦看在眼裡,知道這一宿怕是睡不好了。
而果然如朱高煦所想,這些人只有少數人閉上了眼睛。
大多數人都圍繞著篝火,拿出一些乾糧酒水開始聊起天兒來。
就算如此,朱高煦也發現了其中的不同。
三個團體中,有一個團體聊天明顯聲音大上不少。
就連他這邊都聽的清楚,而其餘兩方則要安靜不少,雖然一直在說話,但明顯壓低了聲音,只有小範圍能聽到。
出現這種情況很好理解,大概是因為地區原因的問題。
聲音大,不拘小節,朱高煦感覺大機率應該是北方的江湖人。
其餘的應該是偏南方一些。
當然,朱高煦也只是猜測,畢竟也有可能是修煉的功法原因。
這些東西朱高煦不懂。
但拖這些大嗓門的福,朱高煦大概聽懂了這些人是來做什麼的。
這次是長江以北一個門派招惹到了惹不起的存在,所以廣邀江湖同道一起度過難關。
說是什麼只要前來幫忙,就有大筆的銀子之類的。
反正重賞之下,加上那門派本有的聲望,倒是有不少江湖人前去救援。
而這些人不用說,自然也是去幫忙的。
只不過路上下雨了,這方圓多少裡只有這麼一間破廟,所以順勢就來了。
朱高煦這些人的身份,自然是瞞不過這些老油條的江湖人。
不過官府和江湖之間,大多數是井水不犯河水。
官府走官府的陽關道,江湖過江湖的獨木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