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五年。
過完年之後,沒怎麼下雪了,但天氣依舊寒冷。
燕山上覆蓋了一層厚厚的積雪,河谷也是如此,北邊的敵人,更不會隨意南下。
楊昭守在營地內,又和張南、焦觸他們互通訊息,確保其他兩個營地沒有問題,再回到良鄉城內,繼續等待韓卓的安排。
下雪期間,他們又在躲避戰亂的流民之中,徵兵補充足夠的兵力。
“今年的天氣更冷了!”
劉備穿著厚厚的羊皮大衣,站在寒風之中,訓練新兵。
他是涿縣的人,距離良鄉不是很遠,天氣變冷的感覺,對他來說很明顯。
楊昭說道:“敵人在更北邊,比我們更冷,到了開春的時候,敵人可能會被冷得沒有動手的力氣。”
劉備問道:“冰雪消融後,我們真的要打出去,收服上谷郡?”
“看太守的想法如何。”
楊昭想了想說道:“如果太守沒有讓我們出兵,我打算親自帶領自己的部曲北上殺賊,把涿郡北邊的賊軍全部趕走。”
敵人就是經驗。
殺敵就能升級。
楊昭不想放過,駐紮在北邊的張舉,殺了張舉,得到的經驗可能更多。
“既然師弟有如此志向,我一定出兵相助。”
劉備在楊昭身上,得到過不少甜頭。
只要跟著楊昭混,他認為得到的好處不會少,這兩年多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無論是經商,還是做其他事情,師弟從來沒有讓他失望過。
楊昭說道:“繼續等,距離冰雪消融,應該還有一段時間。”
等待的時間,逐漸過去。
大概一個月後。
清晨。
田疇拿了一份從涿縣來的文書,走進楊家大院,給了楊昭。
楊昭開啟看了看,果然是讓他們,繼續出兵北上,打入上谷的命令,根據書信的內容,是韓卓和刺史孔融商量出來的結果。
朝廷的援兵,不知道何時才能趕到。
張舉還在燕山之北,對涿郡依然存在威脅,既然楊昭有打敗叛軍的能力,孔融同意了讓楊昭去攻打張舉,就算滅不了,也得把張舉趕走。
遼西的戰事如何,文書上面沒寫,楊昭大概判斷,應該是自己的大師兄公孫瓚負責和丘力居作戰,暫時不需要理會。
“朝廷的援軍,應該還會拖。”
楊昭看完了文書的內容,心裡在猜測。
孔融肯定上奏回去了,洛陽那邊的人似乎不太想出兵支援幽州,楊昭根據文書的內容判斷,拖延出兵的原因,可能是沒有足夠的糧餉,難以募兵。
剛打完區星,朝廷財政赤字了。
再看到楊昭他們似乎有能力,在幽州募兵反擊,所以能拖多久算多久,只要威脅不到洛陽,他們還能載歌載舞,不會重視。
“這就是東漢的朝廷!”
楊昭心裡苦笑,東漢末年會那麼腐敗,不是沒有理由,隨即還想起一件事,自言自語道:“洛陽那邊,應該在研究劉焉的廢史立牧,準備用劉虞替換孔融當幽州刺史。”
劉虞來幽州,其實是好事。
他累遷幽州刺史,在幽州頗有名望,可以鎮服烏桓等遊牧民族。
孔融這個人,讓他寫寫書,教教學還行,沒有什麼軍政能力,換下去還是個不錯的選擇。
想到了那麼多,楊昭收起公文,再將出戰此事,告訴下面所有人。
這一仗,只能是他們自己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