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親和母親的耳濡目染下,楊洪練自小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武功,尤其擅長馬上騎射,每射必中,箭無虛發,熟知兵書和歷史,文韜武略。
在他看來,父親本身是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詩,雖敗猶榮,是為戰神家族的驕傲,他為自己有這麼一個忍辱負重、叱吒風雲的父親感到無比的自豪。
早在靖難之役的時候,楊洪就和父親、弟弟楊清征戰沙場了,楊洪並不想被父親的光環籠罩。父親生前在燕王起兵之時,最高軍銜就是百戶令,按照明朝武將世襲的慣例,楊洪就只能從基層軍官幹起了。
一個普通的百戶令才帶兵112個,充其量就是今天的一個上尉連長而已。別小看這個百戶令,官品可不小,正六品,比縣令的還要高一級。
為此,楊洪很是有想法:“我父親乃國公級重量人物,別說給我個都使指揮僉事,也得給個千戶啊?要不我父親就是白死了。”
於是,楊洪故借守孝之故,遲遲不去開平衛就職。
為此,明成祖朱棣特意寫了一封上諭道:“......年輕人,你有戰功,朕給你封個千戶也是實至名歸,然易助長你驕傲情緒。朕素知汝勇猛,等你熟悉開平之形勢,朕再擢升提拔......”
楊洪尋思道,既然皇帝把話都挑明瞭,再不去就是抗旨。越是危險的地方,就越有機會和敵人近距離接觸,就越容易容易立功。不管了,守孝的事情就交給弟弟們好了。
楊洪拜別了母親,穿上金甲金盔,手提長槍,跨上著白馬就出了家門。鄉親們都來送行,和他玩得最好的兒時夥伴狗蛋牽著馬道問:“洪哥,此去數千裡之遠,你還會想我嗎?”
楊洪微笑道:“你傻啊,當然想啦。”
楊衝道:“哥哥,你什麼時候回來啊?”
楊洪摸了摸楊衝的頭:“不知道,我不在家,你一定要聽孃親的話,照顧好孃親。”
狗蛋又說:“我聽說大漠寒風荒野,地瘠民苦,戰火連年,是不是真的?”
楊清搶著答道:“當然是真的了,要不蒙古人年年南下,搶劫幹嘛?”
楊洪不由大笑了:“你們呀,真不懂事!打仗不需要太多借口的,想打的話,隨時都可以的。”
幾個年長的老者道:“蒙古騎兵殺人不眨眼,你要和他們對打,果真不害怕嗎?”
楊洪卻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慨然地說:“大丈夫立功揚名,寧在跬步之內!我怕死就不是楊家將的後代了!”遂談笑而往。
他一拍馬,白馬立即飛奔起來,在身後揚起塵土,施夫人目送著兒子遠去,直至消失在遠處的天邊,才回去了。
這次,她沒有哭,兒子長大了,變成了一隻雄鷹,自然要離開孃親的。兒子的心就在千里之外的茫茫草原,那裡才是他翱翔的藍天。
楊洪剛到開平後不久,就碰上幾次不大不小的戰役。開平衛外的蒙古騎兵千戶花離不花聽說新近來了個世襲的將軍,很是不屑。
花離不花對手下說:“一個吃祖宗飯的小子,竟然跑到我的地盤來撒野,我倒要看看他有多厲害!”
手下紛紛附和:“將軍武藝高強,那小子怎麼能夠和你比呀?”
花離不花大笑不止:“他有幾斤幾兩,我去和他會會,不就清楚了。”而後就命令他的嘍嘍們向楊洪的衛所奔襲而來。
楊洪站在衛所的城堡上,遠遠望見數百韃靼人騎著馬,押著一些老百姓朝衛所方向慢慢行進著。
孃的,第一次打仗就遇到這麼狡猾的敵人,先不急於出擊,得弄清楚敵人的真實目的再說。楊洪感到此事很是棘手。
楊洪集合了衛所所有計程車兵,登上了城堡,拔劍張弩,架起火炮,瞄準敵人,命令士兵們做好了戰鬥的準備,進入一級戒備狀態。
霎時,空氣凝重起來。韃靼部落的花離不花率著蒙古騎兵驅趕著老百姓離楊洪的衛所越來越近了。
楊洪心裡很清楚,這一仗要打,只能智取,不能硬拼。楊洪所帶計程車兵雖然是整編,也不過200來人,還要救200名多平民,難度可想而知了。
楊洪登上城堡,目測敵人在800人以上,剽悍無比,一個個叫喳喳的。“孃的,我要他們嚐嚐我改良火器的厲害!”楊洪在心裡罵道。
“來人,把百子銃統統給我拉出來!”楊洪一聲令下,士兵們飛速將十門百子銃擺上了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