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依山傍水、風景如畫的四都塘尾村,那裡有我們家150多年曆史的老宅,佔地十來畝,由兩個四合院井組成,八字槽門。風水先生都說宅子風水不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
四合大院的後龍山叫金盆嶺,傳言誰家的父母去世了,若是葬在龍穴之地,家中後人即使不出皇帝,也會出大將軍或者品位較高的文官,人丁興旺,人才輩出。
據奶奶說,這座豪宅是爺爺的爺爺(曾祖父)修建的,她第一次踏入這大宅的時候,院落已經一分為二了,爺爺只佔大宅的一半了。
曾祖父的父親也就是高祖父必晟公,他是個大巫師,會武功,很有生意頭腦,他最大的願意就是兒子能夠走“仕途”,給家族帶來好運。高祖父一脈下來的子孫已達150餘口,到我父親這一代,加上堂兄弟有八個,成為“新八家”,是塘尾衝很有名望的大族。
每次我回到老宅,坐在八字槽門前的石墩上,就會想起慈祥的奶奶。星光燦爛的夏夜,奶奶躺在長長的涼椅上,一邊輕搖著蒲扇,一邊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述家族歷史,以及她所知道的奇聞趣事,比如女媧造人、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精衛填海、妖魔鬼怪等等。
一次,奶奶說到乾隆皇帝造五穀、宣統皇帝制衣服的這個話題時,我們幾個兄弟姐妹們都聽得津津有味,不住地讚歎,奶奶見識廣博,乾隆皇帝太偉大了,居然發明了五穀,造福百姓(後來上學了學了歷史,才知道乾隆就是一個混蛋,五穀不分的享樂皇帝)。
當然奶奶講得最多的還是那個不爭氣的爺爺,連祖上的遺產都守不住,四合大院破敗不堪了,不修繕不說,另一半被嗜賭如命的爺爺賣給了堂叔,以抵賭債。
那一半是老屋場,曾經有一個大人物沒有發跡之前,在那裡居住了十多年,那個大人物和爺爺的爺爺是親表兄弟,爺爺的爺爺有四兄弟,其中兩個兄弟十幾歲和那個大人物一起離家在外,征戰沙場,平定叛亂,功成名就,衣錦還鄉……
01
祝家大院宅門前。廩生(免除徭役的秀才)祝啟室騎著一頭黃白間的馬駒,風塵僕僕從臨縣武攸歸來,駐立在家門口許久了。
他已是第三次參加寶城府鄉試的選拔考試,又一次名落孫山,滿腹經綸的他心灰意冷,倍感仕途渺茫,不住地嘆氣。他慢慢地從馬上下來了,抬手想叩正門,還是忍住了。
回想起放榜的那天,秀才們擠在一起,人頭攢動。一個個睜大眼睛,伸長脖頸,迫不及待地在那黃榜上掃視著每一個錄取的名單,生怕漏掉了自己名字似的。祝啟室徹頭徹尾地將榜單看了個遍,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名字,哎,又是白忙活一場了。十幾年的寒窗苦讀,難道就是為了五子登科、求得一官半職嗎?
這科舉考試真是太燒腦了!30萬字的《四書五經》要全部熟讀成誦,考題從中任意選一句出來,然後分八步答題,而且考生不能隨意發表自己的見解。對於這種僵硬呆板的“八股文”,祝啟室甚為反感。原本不打算參加這次選拔考試的,並不是他沒有才學,懼怕八股考試,而是為了了卻父親多年的心願。
開錢莊、商鋪的老父親望子成龍,說祖上三代都沒有出一個當官的了,祝家勢力再大再強,沒有人在官府當差做官,在外地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因而老父親對祝啟室寄予厚望,光宗耀祖就看他的了。
倒是他的媳婦劉氏很是開明,即使考不上科舉,也不丟人,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堂堂七尺男兒,又有一身武藝,只要腦子靈活,與人為善,出人頭地的機會比比皆是。
不做官,人品好,照樣可以混得風生水起,活得瀟瀟灑灑,贏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實在想做官的話,就花點錢去買一個位置得了,家中又不缺錢,一個五品官不就是捐一萬兩銀子嗎?
在村口祝啟室就打聽到劉氏回孃家探親好幾天了,不免有點兒惆悵。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劉氏嫁到祝家大院四五年了,也沒有給老祝家生下個一男半女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哎……
02
想著想著,突然門開了,老父親擼著一管旱菸,哼著小曲兒正準備出去,與祝啟室撞了個滿懷。父親定睛一看,是趕考的兒子回來了,從他那垂頭喪氣的表情,立馬就知道科考的結果了。這次他沒有噴兒子,畢竟落榜的滋味並不好受。
“爹,我……”祝啟室開口弱弱地叫道。
“噯。室兒,快進屋去,把書箱擱堂屋裡,隨我去收賬。”父親笑眯眯地說。
“去哪裡收賬啊?”祝啟室揹著書箱一邊走,一邊說。
“你隨我去了就知道了。”父親停住了腳步。
“不會是去白水龔家吧?”
“對頭,正是龔文璟家,他們欠了我們5000兩銀子已經一年多了,到現在都沒音訊。”
“爹,我聽說龔家做鹽鐵生意虧損了,欠了一屁股債,我們去了也是白去。”
“你聽誰說的?”
“浪石堡鄧員外。我路過他家門口的時候,他提起了龔家的少東家文璟,才得知陸川的紅蓮教殘部打劫了龔家在重安的商鋪,搶走了所有的銀兩和鹽鐵,所幸的是沒有人員傷亡。”
“紅蓮教反賊不是早被天運皇帝給剿滅十餘年了嗎?怎麼還有餘黨?”
“具體情況我也不太清楚,現在龔家有難了,我們前去催賬,於情於理過不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