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自己被來自於身後的某龐然大物吞噬這件事情,周鳴立刻明白了在黑暗迷霧中的第一條生存智慧。
——大!
想要在黑暗迷霧中生存下去,體型要足夠的大。
因為在黑暗迷霧中,感知實際上是被極度壓縮與限制,完全侷限於自己的軀體之上。
一旦脫離軀體,所有的感知便完全是失靈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唯有足夠巨大的體型,才能夠接觸更大的區域,從而感知更大的區域,才能最大限度的探知周圍的環境,明白危險之所在。
當然了,大,只是一個猛然間的醒悟,一種最原始的直覺,並不是最終的正確答案。
意識到“大”之後,周鳴很快就想到,所謂的大,並不一定侷限於軀體巨大,因為軀體巨大的目的是為了感知更多周圍環境,從而儘可能的感知周圍迷霧中可能存在的種種危險,以便確定自己的生存策略。
但是,並不是只有靠不斷擴增自己的體型,才能達到擴大感知範圍的目的。
周鳴顯然不想讓自己進入一種“虛胖”的狀態中,淪為脆弱的活靶子。
另外一種比較科學易行的策略就是為自己提供“衛星”,讓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去探索身體之外的環境。
也就是說,讓身體的一部分從本體上脫離出去,形成環繞本體執行的“衛星”,藉由“衛星”群,來拓展自己的感知範圍,同時“衛星群”也能成為自己進攻殺傷的武器。
而創造“衛星群”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要充分保證,在虛無迷霧的阻隔之下,每一顆“衛星”與本尊之間的通訊要足夠的順暢迅速。
這個時候,周鳴的分身智慧毫無疑問派上了用場,在大千世界中的大規模實踐給他提供了釋放“衛星群”的全部智慧,而周鳴一直以來磨鍊的無盡劍器之道,也給“衛星群”的武器化提供了智慧基礎。
現在,周鳴唯一要考慮的事情,便是自己本尊與“衛星”的通訊問題。
畢竟,如果“衛星”釋放出去,但卻不能與本尊通訊,“衛星”感知到的一切,本尊並不能知道,那麼“衛星”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
因為釋放“衛星”的最終目的,便是要擴大感知範圍。
心中念頭閃過,周鳴在瞬息之間,憑藉著無比強大的思維,已經擬定好了“衛星”的方案。
他利用生成分身的智慧,迅速以一顆念頭,融合全身的一點不朽物質,生成了一個梭形的鋒利劍器,瞬間釋放而出,脫離本尊。
因為此間的黑暗中其實虛空迷霧非常稀薄,所以當這一梭形劍器一脫離本尊之後,繞著周鳴本尊飛行之間,與本尊的感應非常的強烈清晰,彼此間的感應非常迅速。
這就證明了,虛無迷霧並不能徹底阻隔“衛星”與本尊的通訊。
這就為周鳴的“衛星”計劃提供了實現基礎。
因為如果黑暗迷霧的阻隔是絕對阻隔,周鳴釋放的“衛星”無法與本尊通訊,那麼所謂的“衛星”計劃也就不可能實現了。
周鳴很快選定一個非常保守的距離,讓這守衛劍器圍繞著自己執行。
緊接著,更多的守衛劍器開始出現,瞬息之間,周鳴身體周圍便已被無數的守衛劍器縈繞,以一種精妙有序的軌跡執行著,周鳴的感知範圍隨之擴大一圈。
這僅僅只是第一步而已。
當這第一層感知擴張出去,以這第一層的守衛劍器為媒介,很快,第二層守衛劍器擴張出去,依次是第三層、第四層……
這樣一層層的擴張出去,周鳴的感知範圍便被一層層的拓展開來。
這是一個非常迅速的過程,如果有人可以看到周鳴如今的狀態,便能看到,他的本尊正在消失,整個人正在變成一個由無數的守衛劍器形成的球體。
這個球體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擴張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