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34中文網 .】,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看到對方這個樣子,寧凡沒有再說說,招呼一聲,就回到了自己的洞室之中。
這個時候,寧凡心中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同樣是他製成的靈器,之前製成那個鋼鐵疙瘩時就沒有這麼大的動靜,也沒引起這麼大的反應,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
這個問題一出現在腦海之中,寧凡就認真思考起來。
對他來說,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對於別人來說,學習煉器可是是一種技藝,是一種修行,可對於他來說,學習煉器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劍,以更好地利用劍,將自己的實力發揮到最大
因此,這種反思很重要,有時甚至比鑄劍本身更重要。
經過一段時間的比較與思考,寧凡發現了靈器劍與靈器鋼鐵疙瘩有幾處不同。
首先是鋒銳之氣。這一點,無論是寧凡還是他身邊的孟權龍,都能感應出來,這靈器劍製成以後,就有一股強大的鋒銳之氣。而造成鋼鐵疙瘩的時候,則沒有這種反應。
從這種對比這中可以看著,劍與常物相比,有鋒銳之氣。
接著是飄逸之氣。相比於那個鋼鐵疙瘩,兩者的材料明明同樣的種類,差不多的份量,可是成品以後,寧凡卻發現,鋼鐵疙瘩總給人一種笨拙、不靈活、重的感覺,而靈器劍,則顯得輕靈、飄逸,有一種淡淡的雅緻之氣,這是一種內在的氣韻,語言也說不清楚。
還有是一往無回之氣。寧凡製作的兩件靈器,同樣的材料、同樣的符陣,可是製出的靈器卻各不相同。那個鋼鐵疙瘩,雖也有破禁之力,但卻不太給力,發揮出來的作用,力量並不集中,很散很不強的樣子;而靈器劍,則不一樣,那是另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就好像有了這靈器劍之後,就要以把所有的力量用出去的感覺,就像是一出劍就決不回頭的感覺。
一番比較下來,寧凡對於劍的認識總算更是全面了。鋒銳、飄逸、一往無回。只是到了這裡,寧凡仍然覺得有些不夠,寧凡覺得,應該還有更多的特性沒有出來,寧凡索性也不停下來,而是拿劍與其他武器比。
劍與刀比。刀的力量更大,而劍的力量更集中,刀是攻一個面,而劍是長於一個點,當然也有線性攻擊成面的能力。刀更霸道,一但用刀,必須全力以赴,不能有任何的猶豫,而劍卻不一定這樣,往往是有攻有守,顯得招式變化更多也更具有適應性。
最後得出的結論,劍長於集中力量攻擊,攻守皆備,靈活多變。這樣看來的話,刀是那種霸道人物的選擇,而劍則是那種文武皆備的人的選擇。
劍與槍比。槍的力量更大,而且也是集中攻一點,從這方面來說,劍與槍是通的,但兩者又有區別,槍長在力量,集中於一點的攻擊,具有直指核心的攻擊力。而劍,則是一種穿刺進攻擊。可以這樣說,槍之長在力,而劍之上在利。
槍攻招式少而氣勢足,劍擊招式多而變化多,兩者各有千秋,沒有強弱之分。
這一番比較完成,寧凡那於劍的理解理深了一步,得出了一些結論,劍性鋒銳、劍招多變、劍勢無回、劍蘊靈性。
如此特性,正與大多數修者的性情相合,故修者多配劍。
修者一生,多數時候與天爭命、逆天而行,正需要勇猛精進、正需要多方求道、正需要一往無回、正需要蘊養靈性,這正是修者人性。
劍性人性,多有相合,又多有相輔,故有修者以劍修身、以身修劍,是謂劍修——劍這修真者。
《羿龍雷光劍》的傳承,就是劍修的傳承,明劍性既是劍性之明,也是人性之明,明瞭此處,可入劍修之門。
寧凡一時之間通悟良多,對未來修真方向明晰了許多,心生一陣喜悅。同時,寧凡也明白,明劍性這一步,到了這裡,他算是初步透過了。
明劍性之後,就是體劍心,有了之前的一步,寧凡心裡也有了方向,他知道,體劍心,其實也是體自心,破盡虛妄,明見本我。
本我即真我,透過修行不斷完善與強化自身,讓真我漸漸顯現,最終成真我,遨遊天地、縱橫四海,是謂修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