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些陌生的名字被喚醒,往事和故人湧上心頭。
老實講霍克海默和拉里·麥耶並不算熟悉,二人除了同事關係外,沒有太多私交,學術上研究的課題同樣缺乏交集。
他可從來沒聽說過拉里·麥耶有過華裔學生。
“好吧,孩子,你找我有什麼事?”霍克海默按捺住內心的疑慮問道。
林燃沒有選擇李小滿的曾祖父李均南,而是選擇拉里·麥耶,就是因為拉里·麥耶去世了,在這個資訊不通暢的時代,霍克海默也好,又或者是法蘭克福學派的其他大佬也好,都很難對他所說的話進行一個真偽判斷。
李均南的兒子,也就是李小滿的曾祖父可就在紐約活的好好的,要是他把徽章拿出來,說是李均南的,然後被有心之人從李小滿曾祖父手裡也跟著找到徽章,這會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隱患。
再進一步說,對林燃來說,他需要法蘭克福學派的庇佑,而法蘭克福學派又未嘗不需要他這樣的頂級人才,為他們在政府和學術界打響名聲?
誰說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只能用在人文社科領域?批評理論用在數學上,解出了數百年的費馬大定理,用在工科領域,幫助阿美莉卡趕在蘇俄之前實現了載人登月。
要知道在法蘭克福學派的頂級人才林燃加入NASA以前,NASA在人造衛星、載人航天上均落後於蘇俄航天局。
到那時候,法蘭克福學派在阿美莉卡的龐大勢力自然會幫他鼓吹,法蘭克福學派的主要成員可都是猶太人。
而林燃也會成為法蘭克福學派在理工科領域的代表人物,幫助他們擴大批評理論在學術界的影響力。
這是一場雙贏。
“我希望能夠到哥倫比亞大學的數學系擔任教授一職。”林燃說。
霍克海默挑了挑眉:“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有歐洲高校的博士學位嗎?”
霍克海默顯然被年輕人的異想天開所逗樂,這下對方說自己是拉里·麥耶故人之後的可信度大幅度降低了。
在他印象裡,拉里·麥耶頂多算個文學評論家,和數學家之間的距離實在太過遙遠。
“沒有。”林燃直言。
霍克海默搖頭道:“那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有我保薦,你仍然需要說服拉爾夫·福克斯。
他可不是那麼容易說服的。”
拉爾夫·福克斯於1952年至1962年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主任,1960年時正處於他的主任任期中期。
林燃之所以選擇哥倫比亞大學作為自己的第一個落腳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地方對華人非常友好。
現在這個時間節點,周元燊就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統計專業擔任助理教授,同時還在1960年的元旦這天,也就是林燃來到60年代的這一天,調到了IBM的Watson實驗室工作。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IBM都和軍方聯絡緊密,周元燊能夠被調去當下IBM最核心的Watson實驗室工作。
加上未來王安電腦的王安也是在紐約崛起,未來周元燊的學生羅小華教授(ShawHwa Lo)更是直接擔任了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的主任。
種種結合到一起,足以說明在當下,紐約對於華裔的友好,以及哥倫比亞大學對華裔的友好。
“我有足夠的信心能夠說服福克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