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武三年,八月初四,大風,長河邊境,楚軍大營……
“開飯了,開飯了,排好隊,每人都有份!”
身材魁梧的伙伕拿著長柄飯勺,奮力敲著裝滿米粥的飯桶,大聲吆喝著招呼營中楚軍士兵吃飯。
很快,大群楚軍士兵擠在夥營前,頂著凜凜烈風,等候自己的飯食。
“呸!”
看著密密麻麻的人群,伙伕往地上吐出一口口水,然後開啟飯桶蓋子,登時一股熱氣隨風飄散,讓飢餓計程車兵兩眼直冒,喉結不停打滾。
楚軍一日兩頓,還是沿襲前朝的生活方式,今日午飯是一人一大碗白米粥,兩個發黃的雜糧餅,以及一碟鹹菜。
相比漢軍的伙食標準,楚軍的伙食可以說根本無法相提並論,一個月都未必能沾一次葷腥,更別提頓頓有肉有魚了。
不過相比前朝舊軍剋扣糧餉,連一日兩餐都做不到又強出許多,加之楚國治下青、湖二省州縣本就是產糧重地,所以讓二十萬出征的楚軍吃飽飯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只不過想要吃好是不可能了……
正當楚軍士兵們領取完自己的伙食,開始三五成群找地開始享用午飯時,另一群披甲的軍中將領則大步走到夥營內一座巨大帳篷內。
帳篷內同樣放著幾張大桶,內中盛放著是幹米飯,豬肉燉白菜以及一條條新鮮的魚和一顆顆水煮雞蛋。
比之普通楚軍士兵,軍中將官級別的伙食標準要好出太多,幾乎頓頓油水充足。
楚國經過法鞅變法之後,無論平民百姓還是軍中將士,都有極其嚴格的等級劃分,誰要逾越必會遭受重罰。
所以,那些只能喝粥吃鹹菜計程車兵看到將官們大口吃肉時,也沒有覺得什麼不對,自認為都是命賤怪不得別人,只奢望透過一場戰鬥,積攢軍功躋身上流好改變現在的地位。
法鞅的變法成效直接後果,就是導致楚國上下一切商業活動凋零,只有少數商家在楚國許可下能和江南各地商人做些生意。
文化知識也被禁止傳播,百姓基本是目不識丁,被規定只能在一定範圍內走動,根本無法得知外面世界的變化。
百姓一年到頭只需做的就是在田地裡沒日沒夜的勞作,然後繳納高額的糧稅給朝廷,往往一年下來,十成收成會被朝廷徵收走八九成之多,只餘一成勉強餬口而已。
短短兩年多時間,法鞅的馭民五策已經深入整個帝國每一個百姓的骨髓中,誰都不敢有任何怨言。
想要改變自己這種不人不鬼得處境,只有透過從軍征伐一途。
提一句,楚國計程車兵除了拱衛天都的上萬衛戍部隊,其餘是沒有一分錢軍餉的,想要軍餉只能拿軍功來換,軍功的獲取只能以敵人人頭來計算。
而偏偏就是這樣的愚民、辱民、弱民、疲民之策,卻讓楚國的軍事力量得到了一個質的提升。
一名楚軍小校喝完碗裡的粥,然後自然而然的望向長河對岸,然後不自覺說了句:“聽說對岸的漢軍頓頓都有肉吃,只要服役滿兩三年就能買房置地,娶一房媳婦兒,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另一名經過計程車兵聞言,忙道:“怎麼,你很羨慕他們的生活麼,那都是騙人的,沒聽丞相說麼?
漢朝皇帝得位不正,荊北之地連年乾旱,餓死了不少人,哪像我們現在這樣,頓頓有米粥可以吃,知足吧。”
小校嘆息道:“這都是丞相他們的片面之詞,人家日子過的怎麼樣,我們又如何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