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說到底,西醫各種醫院、衛生所等等這些裝置加起來,確實是已經比中醫豐富了很多。
其實很簡單的一個道理,西醫是理論簡單,套路培訓的情況。足夠努力的話,三十歲就可以成為一個醫術高超的西醫。
但是中醫光理論方面的知識就很難深入研究。大多數的情況是,學習中醫十幾年,在二十多歲的時候雖然已經開始從業。可是其實很多高深的理論,根本還沒有掌握。最起碼,也是易學難精的情況。
而真正學的好的中醫,達到了醫道宿老的級別。就開始被各大豪門吸收過去。算來算去,頂級的中醫醫者都在給豪門人士看病。中低端的中醫醫者的話,確實是還不是特別精通的情況。
而那些普通中醫院的醫者,大部分就是這樣一個狀態。
各方面的原因綜合起來,中醫在華夏內部的地位,都已經不是多麼超然了。再不奮起直追,說不定地位一年都要比一年更加邊緣化。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眾多中醫不在想辦法提升自己的醫術,把中醫的位置提升起來。結果還特麼內訌起來了。
對於這樣的情況,楊凡實在是無話可說。
中醫界內部的內訌,是這樣的一種情況。
中醫界,本來就已經人才凋敝了,現在還分成了兩個派系。學院派,和民間派。
什麼情況呢,其實早在之前的時候,就有了很多中醫類院校。但是當時學習的時候沒什麼糾結,等到這些所謂的學院派中醫開始正式工作,開始走到一些關鍵位置的時候,各種衝突就開始頻繁出現了。
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管理不規範的情況。
中醫類院校的出現,也就這二三十年。九幾年的時候,剛剛開始有中醫類的院校。
所以九幾年之後的中醫,不少是從這一類中醫院校出來的。但是與此同時,九幾年之前的全部,還有九幾年之後的部分中醫,還是按照老的套路來的。就是那種醫館裡面跟著學習,然後出來行醫這種情況。
可是算來算去的話,就醫九零年開始學醫,九七年正式開始執業的情況來說。最早一批的學院派中醫。到現在其實也就四十歲左右。
而最年輕的民間中醫的話,其實三十歲的都有。還是老師傅帶出來的。
再年輕的話,普遍就是學院派了。因為政策方面的不公平,就算是家裡有傳承。很多時候,也是不得不去想辦法先把文聘資歷拿下來再說。
可是說到底,就算是這個階段,民間醫者的情況也還是有的。嚴格來說,楊凡都是這樣的情況。沒有去什麼中醫學院學習,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在小醫館實戰,醫術就是這麼一邊實戰一邊學習迅速的提升起來的。
所以現在實際上的情況是,華夏中醫界,老中醫裡面民間醫生的情況多。年輕人裡面,則是已經開始普及醫學院的情況。
而很多老中醫,都是半路想辦法考下了職稱。所以也獲得了不錯的發展的情況。
但是簡單來說,考職稱這個事情,對一些人來說沒什麼問題。對很大一部分本來就沒有受過傳統教育的民間中醫來說確實很是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