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旗嶺的最東端雖然是山脈的末尾了,但卻出乎意料的巍峨挺拔,是一座高達數百丈的高峰,高峰的一側是一道緩坡。
緩坡向著陽面,從峰頂一直到峰底足足有數千間房屋,這數千間房屋都圍在一個巨大的院子之中。
幾千丈遠的距離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峰底有一座氣勢宏偉的建築,六層七進院的,每一層院子都是一座十幾層的高樓。
這樣一面山坡就算是藏個幾百萬大軍都不成問題,七林寺真的是名不虛傳。
榮九齡告訴文梵,七林寺這麼大一片建築可不是一朝一夕建造起來的。
上百萬年間,七林寺從最初的只有幾百個大小和尚開始發展,到了後來發展到門下弟子上百萬,外門弟子更是不計其數。
很多人想盡辦法要進入七林寺剃髮為僧,但是七林寺對弟子的要求非常高,不是真正的看破紅塵不可以,不是真的把想要把餘生都留在七林寺的也絕對不行。
七林寺收弟子不在乎你在外面是不是有仇人,也不在乎你在外面到底作過什麼惡,只要是敢把自己的神識向佛敞開,那麼七林寺的大門就會敞開。
七林寺七層大院,是七個分支,七林寺七位創派高僧各自管理一個分支。
當然,七林寺雖然是不問世事,但在實力上卻絕不弱於九幽大陸上任何一個聯盟和部落。
七林寺中真正的僧人是不會做任何與殺戮有關的事情的,但是七林圭還有數百萬外門弟子,這些外門弟子也就是七林寺的護寺武僧。
這些護寺武僧到了關鍵的時刻可以上戰場,是七林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離著七林寺還有十幾裡地呢,在七林寺山門前的大道上就已經有三三兩兩的人群絡繹不絕的往七林寺走。
這些人都是一臉的虔誠,每向前走幾步就要跪下向七林寺峰頂叩拜一次。
也有從七林寺走出來的人,臉上都帶著似乎迷茫又似乎得到了解脫的神色。
文梵對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
對於信仰文梵一直有自己的想法,認為信仰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論這些人所信仰的東西到底存在還是不存在,但這種精神上的寄託方式卻是一種可以讓人心靈得到解脫的最好的途徑。
這,就好像是一根救命的稻草。
就好像一個溺水的人在即將死亡的時候,他會用盡最後的力量抓住身邊任何可以抓住的東西,一根稻草,或者是水底的一把泥沙,這樣在死之前會得到一些滿足。
如果最後什麼也沒有抓住只是握緊了拳頭,那麼就會帶著不甘死去。
信仰也是如此,當信仰成為一個人生命中的全部,那麼就已經不是單純的信仰,而是一種可怕的力量!
七林寺這樣的聯盟可怕就可怕在這裡。
文梵未進七林寺,就已經先感覺到了七林寺所釋放出的那種深厚的底蘊,對於七林寺的七位高僧也有了很強烈的好奇心。
到了七林寺的山門前,山門大開,門裡門外有不少身著灰布僧衣剃著光頭的和尚正在接待進進出出的人們。
進入七林寺沒有人盤問,但是會有專門的僧人負責接引,把前來七林寺朝拜上香的信眾引向七林寺的萬佛寶殿。
前往萬佛寶殿上香的信眾除了上香祈願之外在走之前也會留下香火錢,七林寺靠著信眾的香火錢就已經是日進斗金了。
文梵和榮九齡來七林寺可不是來朝拜上香的,榮九齡來過這裡,所以輕車熟路,直接帶著文梵轉過萬佛寶殿往山頂而去。
轉過萬佛寶殿之後就是一條通往山頂的山路了,向山頂走了半個多時辰之後就是七林寺的第一重院落。
七林寺多寶院,七林寺七位高僧之一林多寶,法號多寶大師,這多寶院就是多寶大師管轄範圍。
到了多寶院的寺門前可就不像是剛才那樣無人過問了,多寶院的寺門前站了四位穿著短衣襟灰僧褲纏著綁腿的武僧。
這四個大和尚都是腦門瓦青鋥亮,雖然面如菜色,但是個個都是目射精光,身上散發著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氣勢。
看到有人來到寺門前,一位大和尚單手合什唸了一聲法號,“我佛慈悲,兩位施主,若是上香請願請到萬佛殿,若是遊山逛景請順著右邊的山路走!請!”
榮九齡上前一步正色說道:“我們不是來上香朝拜的,也不是來遊山逛景的,這位大師,麻煩去通報一下多寶大師,就說九齡又來討教佛法了。”
大和尚略一遲疑,“呃……阿彌陀佛,是小僧失禮,原來這位施主竟然曾經與我家祖師論法講道嗎?那麼請施主稍等,小僧這就是稟報!”
榮九齡微微一欠身,“有勞大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