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上
○孔紹安(子禎孫若思)袁朗(弟承序利貞孫誼)賀德仁
庾抱蔡允恭鄭世翼謝偃崔信明張蘊古劉胤之(弟子延祐兄子藏
器)張昌齡崔行功孟利貞董思恭元思敬徐齊聃杜易簡(從祖弟
審言)盧照鄰楊炯王勃(兄勮勔)駱賓王鄧玄挺
臣觀前代秉筆論文者多矣。莫不憲章《謨》、《誥》,祖述《詩》、《騷》;
遠宗毛、鄭之訓論,近鄙班、揚之述作。謂“采采苤諲”,獨高比興之源;“湛
湛江楓”,長擅詠歌之體。殊不知世代有文質,風俗有淳醨;學識有淺深,才性
有工拙。昔仲尼演三代之《易》,刪諸國之《詩》,非求勝於昔賢,要取名於今
代。實以淳樸之時傷質,民俗之語不經,故飾以文言,考之弦誦。然後致遠不泥,
永代作程,即知是古非今,未為通論。夫執鑑寫形,持衡品物,非伯樂不能分駑
驥之狀,非延陵不能別《雅》、《鄭》之音。若空混吹竽之人,即異聞《韶》之
嘆。近代唯沈隱俟斟酌《二南》,剖陳三變;攄雲、淵之抑鬱,振潘、陸之風徽。
俾律呂和諧,宮商輯洽,不獨子建總建安之霸,客兒擅江左之雄。爰及我朝,挺
生賢俊,文皇帝解戎衣而開學校,飾賁帛而禮儒生;門羅吐鳳之才,人擅握蛇之
價。靡不發言為論,下筆成文,足以緯俗經邦,豈止雕章縟句。韻諧金奏,詞炳
丹青,故貞觀之風,同乎三代。高宗、天后,尤重詳延;天子賦橫汾之詩,臣下
繼柏梁之奏;巍巍濟濟,輝爍古今。如燕、許之潤色王言,吳、陸之鋪揚鴻業,
元稹、劉賁之對策,王維、杜甫之雕蟲,並非肄業使然,自是天機秀絕。若隋珠
色澤,無假淬磨,孔璣翠羽,自成華彩,置之文苑,實煥緗圖。其間爵位崇高,
別為之傳。今採孔紹安已下,為《文苑》三篇,凱懷才憔悴之徒,千古見知於作
者。
孔紹安,越州山陰人,陳吏部尚書奐之子。少與兄紹新,俱以文詞知名。十
三,陳亡入隋,徙居京兆鄠縣。閉門讀書,誦古文集數十萬言,外兄虞世南嘆異
之。紹新嘗謂世南曰:“本朝淪陷,分從湮滅,但見此弟,竊謂家族不亡矣!”
時有詞人孫萬壽,與紹安篤忘年之好,時人稱為孫、孔。紹安大業末為監察御史。
時高祖為隋討賊於河東,詔紹安監高祖之軍,深見接遇。及高祖受禪,紹安自洛
陽間行來奔。高祖見之甚悅,拜內史舍人,賜宅一區、良馬兩匹、錢米絹布等。
時夏侯端亦嘗為御史,監高祖軍,先紹安歸朝,授秘書監。紹安因侍宴,應詔詠
《石榴詩》曰:“只為時來晚,開花不及春。”時人稱之。尋詔撰《梁史》,未
成而卒。有文集五卷。
子禎,高宗時為蘇州長史。曹王明為刺史,不循法度,禎每進諫。明曰:
“寡人天子之弟,豈失於為王哉!”禎曰:“恩寵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國命,恐
今之榮位,非大王所保,獨不見淮南之事乎?”明不悅。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
禎捕而杖殺之。明後果坐法,遷於黔中,謂人曰:“吾愧不用孔長史言,以及於
此!”禎累遷絳州刺史,封武昌縣子。卒,諡曰溫。
子季詡,早知名,官至左補闕。
紹安孫若思。
若思孤,母褚氏親自教訓,遂以學行知名。年少時,有人齎褚遂良書跡數卷
以遺若思,唯受其一卷。其人曰:“此書當今所重,價比黃金,何不總取?”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