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上
○夏侯端劉感常達羅士信呂子臧張道源(族子楚金附)李公
逸張善相李玄通敬君弘馮立謝叔方王義方成三郎尹元貞高睿
(子仲舒崔琳附)王同皎(周憬附)蘇安恆俞文俊王求禮燕欽融
(郎岌附)安金藏
《語》曰:“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孟軻曰:“生亦我所欲,義
亦我所欲,捨生而取義可也。”古之德行君子,動必由禮,守之以仁,造次顛沛,
不愆於素。有若仲由之結纓,鉏麑之觸樹,紀信之蹈火,豫讓之斬衣,此所謂殺
身成仁,臨難不苟者也!然受刑一代,顧瞻七族。不犯難者,有終身之利;隨市
道者,獲當世之榮。苟非氣義不群,貞剛絕俗,安能碎所重之支體,徇他人之義
哉!則由、麑、信、讓之徒,君人者常宜血祀,況自有其臣乎!即如安金藏剖腹
以明皇嗣,段秀實挺笏而擊元兇,張巡、姚摐之守城,杲卿、真卿之罵賊,又愈
於金藏。秀實等各見本傳。今採夏侯端、李忄妻已下,附於此篇。
夏侯端,壽州壽春人,梁尚書左僕射詳之孫也。仕隋為大理司直,高祖龍潛
時,與其結交。大業中,高祖帥師於河東討捕,乃請端為副。時煬帝幸江都,盜
賊日滋。端頗知玄象,善相人,說高祖曰:“金玉床搖動,此帝座不安。參墟得
歲,必有真人起於實沉之次。天下方亂,能安之者,其在明公。但主上曉察,情
多猜忍,切忌諸李,強者先誅,全才既死,明公豈非其次?若早為計,則應天福;
不然者,則誅矣!”高祖深然其言。及義師起,端在河東,為吏所捕,送於長安,
囚之。高祖入京城,釋之。引入臥內,與語極歡,授秘書監。
屬李密為王世充所破,以眾來降,關東之地,未有所屬。端固請往招諭之,
乃加大將軍,持節為河南道招慰使。至黎陽,李勣發兵送之,自澶水濟河,傳檄
郡縣,東至於海,南至於淮,二十餘州,並遣使送款。行次譙州,會亳州刺史丁
叔則及汴州刺史王要漢並以所部降於世充,路遂隔絕。
端素得眾心,所從二千人,雖糧盡,不忍委去。端知事必不濟,乃坐澤中,
盡殺私馬,以會軍士。因歔欷曰:“今王師已敗,諸處並沒,卿等土壤,悉皆從
偽,特以共事之情,未能見委。然我奉王命,不可從。卿有妻子,無宜效我。可
斬吾首,持歸於賊,必獲富貴。”眾皆流涕。端又曰:“卿不忍見殺,吾當自刎。”
眾士抱持之,皆曰:“公於唐家,非有親屬,但以忠義之故,不辭於死。諸人與
公共事,經涉艱危,豈有害公而取富貴!”復與同進。潛行五日,餒死者十三四;
又為賊所擊,奔潰相失者大半。端唯與三十餘人東走,採生瑩豆而食之。猶持節
與之俱臥起,謂眾人曰:“平生不知死地乃在此中。我受國恩,所以然耳,今卿
等何乃相伴死乎!可散投賊,猶全性命。吾當抱此一節,與之俱殞。”眾又不去。
屬李公逸為唐守杞州,聞而勒兵迎館之。於時河南之地,皆入世充,唯公逸
感端之義,獨堅守不下。世充遣使召端,解衣遺之。禮甚厚,仍送除書,以端為
淮南郡公、吏部尚書。端對其使者曰:“夏侯端天子大使,豈受王世充之官!自
非斬我頭將往見汝,何容身苟活而屈於賊乎!”遂焚其書,拔刀斬其所遺衣服。
因發路西歸,解節旄懷之,取竿加刃,從間道得至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