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贄
陸贄,字敬輿,蘇州嘉興人。父侃,溧陽令,以贄貴,贈禮部尚書。贄少孤,
特立不群,頗勤儒學。年十八登進士第,以博學宏詞登科,授華州鄭縣尉。罷秩,
東歸省母,路由壽州,刺史張鎰有時名,贄往謁之。鎰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見
與語,遂大稱賞,請結忘年之契。及辭,遺贄錢百萬,曰:“願備太夫人一日之
膳。”贄不納,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又以書判拔萃,選
授渭南縣主簿,遷監察御史。德宗在東宮時,素知贄名,乃召為翰林學士,轉祠
部員外郎。贄性忠盡,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報,故政或有缺,鉅細
必陳,由是顧待益厚。
建中四年,朱泚謀逆,從駕幸奉天。時天下叛亂,機務填委,徵發指蹤,千
端萬緒,一日之內,詔書數百。贄揮翰起草,思如泉注,初若不經思慮,既成之
後,莫不曲盡事情,中於機會;胥吏簡札不暇,同舍皆伏其能。轉考功郎中,依
前充職。嘗啟德宗曰:“今盜遍天下,輿駕播遷,陛下宜痛自引過,以感動人心。
昔成湯以罪己勃興,楚昭以善言復國。陛下誠能不吝改過,以言謝天下,使書詔
無忌,臣雖愚陋,可以仰副聖情,庶令反側之徒,革心向化。”德宗然之。故奉
天所下書詔,雖武夫悍卒,無不揮涕感激,多贄所為也。
其年冬,議欲以新歲改元。而卜祝之流,皆以國家數鍾百六,凡事宜有變革,
以應時數。上謂贄曰:“往年群臣請上尊號‘聖神文武’四字,今緣寇難,諸事
並宜改更,眾欲朕舊號之中更加一兩字,其事何如?”贄奏曰:“尊號之興,本
非古制。行於安泰之日,已累謙沖;襲乎喪亂之時,尤傷事體。今者鑾輿播越,
未復宮闈,宗社震驚,尚愆禋祀,中區多梗,大憝猶存。此乃人情向背之秋,天
意去就之際,陛下宜深自懲勵,收攬群心,痛自貶損,以謝靈譴,不可近從末議,
重益美名。”帝曰:“卿所奏陳,雖理體甚切,然時運必須小有改跡,亦不可執
滯,卿更思量。”贄曰:“古之人君稱號,或稱皇稱帝,或稱王,但一字而已。
至暴秦,乃兼皇帝二字,後代因之。及昏僻之君,乃有聖劉、天元之號。是知人
主輕重,不在自稱,崇其號無補於徽猷;損其名不傷其德美。然而損之有謙光稽
古之善,崇之獲矜能納諂之譏,得失不侔,居然可辨。況今時遭迍否,事屬傾危,
尤宜懼思,以自貶抑。必也俯稽術數,須有變更。與其增美稱而失人心,不若黜
舊號以祗天戒。天時人事,理必相符,人既好謙,天亦助順。陛下誠能斷自宸鑑,
煥發德音,引咎降名,深示刻責,惟謙與順,一舉而二美從之。”德宗從之,但
改興元年號而已。
初,德宗倉皇出幸,府藏委棄,凝冽之際,士眾多寒,服御之外,無尺縑丈
帛。及賊泚解圍,諸藩貢奉繼至,乃於奉天行在貯貢物於廊下,仍題曰“瓊林”、
“大盈”二庫名。贄諫曰:
“瓊林”、“大盈”,自古悉無其制,傳諸耆舊之說,皆雲創自開元。貴臣
貪權,飾巧求媚,乃言:“郡邑貢賦所用,盍各區分:賦稅當委於有司,以給經
用;貢獻宜歸於天子,以奉私求。”玄宗悅之。新是二庫,蕩心侈欲,萌柢於茲,
迨乎失邦,終以餌寇。《記》曰:“貨悖而入,必悖而出。”豈其效歟!
陛下嗣位之初,務遵理道,敦行儉約,斥遠貪饕。雖內庫舊藏,未歸太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