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杞(子元輔)白志貞裴延齡韋渠牟李齊運李實韋執誼王
叔文(王伾附)程異皇甫抃(弟鏞)
盧杞,字子良,故相懷慎之孫。父奕,天寶末為東臺御史中丞;洛城為安祿
山所陷,奕守司而遇害。杞以門蔭,解褐清道率府兵曹。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闢
為掌書記、試大理評事、監察御史,以病免。入補鴻臚丞,遷殿中侍御史、膳部
員外郎,出為忠州刺史。至荊南,謁節度使衛伯玉,伯玉不悅。杞移病歸京師,
歷刑部員外郎、金部吏部二郎中。
杞貌陋而色如藍,人皆鬼視之。不恥惡衣糲食,人以為能嗣懷慎之清節,亦
未識其心。頗有口辯。出為虢州刺史。建中初,徵為御史中丞。時尚父子儀病,
百官造問,皆不屏姬侍。及聞杞至,子儀悉令屏去,獨隱几以待之。杞去,家人
問其故,子儀曰“杞形陋而心險,左右見之必笑。若此人得權,即吾族無類矣。”
及居糾彈顧問之地,論奏稱旨,遷御史大夫。旬日,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
章事。既居相位,忌能妒賢,迎吠陰害,小不附者,必致之於死,將起勢立威,
以久其權。楊炎以杞陋貌無識,同處臺司,心甚不悅,為杞所譖,逐於崖州。德
宗幸奉天,崔寧流涕論時事,杞聞惡之,譖於德宗,言寧與朱泚盟誓,故至遲迴,
寧遂見殺。惡顏真卿之直言,令奉使李希烈,竟歿於賊。初,京兆尹嚴郢與楊炎
有隙,杞乃擢郢為御史大夫以傾炎;炎既貶死,心又惡郢,圖欲去之。宰相張鎰
忠正有才,上所委信,杞頗惡之。會朱滔、朱泚弟兄不睦,有泚判官蔡廷玉者離
間滔,滔論奏,請殺之。廷玉既貶,殿中侍御史鄭詹遣吏監送,廷玉投水而卒。
杞因奏曰:“恐朱泚疑為詔旨,請三司按鞠詹;又御史所為,稟大夫命,並令按
郢。”詹與張鎰善,每伺杞晝眠,輒詣鎰,杞知之。他日,杞假寢佯熟,伺詹果
來,方與鎰語,杞遽至鎰閣中,詹趨避杞,杞遽言密事,鎰曰:“殿中鄭侍御在
此。”杞佯愕曰:“曏者所言,非他人所宜聞。”時三司使方按詹、郢,獄未具
而奏殺詹,貶郢為驩州刺史。鎰尋罷相,出鎮鳳翔。其陰禍賊物如此。李揆舊德,
慮德宗複用,乃遣使西蕃,天下無不扼腕痛憤,然無敢言者。戶部侍郎、判度支
杜佑,甚承恩顧,為杞媒孽,貶饒州刺史。
初,上即位,擢崔祐甫為相,頗用道德寬大,以弘上意,故建中初政聲藹然,
海內想望貞觀之理;及杞為相,諷上以刑名整齊天下。初,李希烈請討梁崇義,
崇義誅而希烈叛,盡據淮右、襄、鄧之郡邑。恆州李寶臣死,其子惟嶽邀節鉞,
遂與田悅締結以抗王師,由是河北、河南連兵不息。度支使杜佑計諸道用軍月費
一百餘萬貫,京師帑廩不支數月;且得五百萬貫,可支半歲,則用兵濟矣。杞乃
以戶部侍郎趙贊判度支,贊亦無計可施,乃與其黨太常博士韋都賓等謀行括率,
以為泉貨所聚,在於富商,錢出萬貫者,留萬貫為業,有餘,官藉以給軍,冀得
五百萬貫。上許之,約以罷兵後以公錢還。敕即下,京兆少尹韋禎督責頗峻,長
安尉薛萃荷校乘車,搜人財貨,意其不實,即行搒箠,人不勝冤痛,或有自縊而
死者,京師囂然如被賊盜。都計富戶田宅奴婢等估,才及八十八萬貫。又以僦櫃
納質積錢貨貯粟麥等,一切借四分之一,封其櫃窖,長安為之罷市,百姓相率千
萬眾邀宰相於道訴之。杞初雖慰諭,後無以遏,即疾驅而歸。計僦質與借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