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盎阿史那社爾(子道真叔祖蘇尼失蘇尼失子忠附)契苾何力
黑齒常之李多祚李嗣業白孝德
馮盎,高州良德人也。累代為本部大首領。盎少有武略,隋開皇中為宋康令。
仁壽初,潮、成等五州獠叛,盎馳至京,請討之。文帝敕左僕射楊素與盎論賊形
勢,素曰:“不意蠻夷中有此人,大可奇也。”即令盎發江、嶺兵擊之。賊平,
授金紫光祿大夫,仍除漢陽太守。
武德三年,廣、新二州賊帥高法澄、洗寶徹等並受林士弘節度,殺害隋官吏,
盎率兵擊破之。既而寶徹兄子智臣又聚兵於新州,自為渠帥,盎趨往擊之。兵交,
盎卻兜鍪大呼曰:“爾等頗識我否?”賊多棄戈肉袒而拜,其徒遂潰,擒寶徹、
智臣等,嶺外遂定。或有說盎曰:“自隋季崩離,海內騷動。今唐雖應運,而風
教未浹,南越一隅,未有所定。公克平五嶺二十餘州,豈與趙佗九郡相比?今請
上南越王之號。”盎曰:“吾居南越,於茲五代,本州牧伯,唯我一門,子女玉
帛,吾之有也。人生富貴,如我殆難,常恐弗克負荷,以墜先業。本州衣錦便足,
餘復何求?越王之號,非所聞也。”
四年,盎以南越之眾降,高祖以其地為羅、春、白、崖、儋、林等八州,仍
授盎上柱國、高羅總管,封吳國公,尋改封越國公。拜其子智戴為春州刺史,智
或東合州刺史,徙封盎耿國公。貞觀五年,盎來朝,太宗宴賜甚厚。俄而羅竇諸
洞獠叛,詔令盎率部落二萬為諸軍先鋒。時有賊數萬屯據險要,不可攻逼。盎持
弩語左右曰:“盡吾此箭,可知勝負。”連發七矢,而中七人,賊退走,因縱兵
乘之,斬首千餘級。太宗令智戴還慰省之,自後賞賜不可勝數。盎奴婢萬餘人,
所居地方二千里,勤於簿領,詰擿奸狀,甚得其情。二十年卒。贈左騎衛大將軍、
荊州都督。
阿史那社爾,突厥處羅可汗子也。年十一,以智勇稱於本蕃,拜為拓設,建
牙於磧北,與欲谷設分統鐵勒、紇骨、同羅等諸部。在位十年,無所課斂。諸首
領或鄙其不能富貴,社爾曰:“部落既豐,於我便足。”諸首領鹹畏而愛之。
武德九年,延陀、回紇等諸部皆叛,攻破欲谷設,社爾擊之,復為延陀所敗。
貞觀二年,遂率其餘眾保於西偏,依可汗浮圖。後遇頡利滅,而西蕃葉護又死,
奚利邲咄陸可汗兄弟爭國,社爾揚言降之,引兵西上,因襲破古蕃,半有其國,
得眾十餘萬,自稱都布可汗。謂其諸部曰:“首為背叛破我國者,延陀之罪也。
今我據有西方,大得兵馬,不平延陀而取安樂,是忘先可汗,為不孝也。若天令
不捷,死亦無恨。”其酋長鹹諫曰:“今新得西方,須留鎮壓。若即棄去,遠擊
延陀,只恐葉護子孫必來複國。”社爾不從,親率五萬餘騎討延陀於磧北,連兵
百餘日。遇我行人劉善因立同娥設為咥利始可汗,社爾部兵又苦久役,多委之逃。
延陀因縱擊敗之,復保高昌國。其舊兵在者才萬餘人,又與西蕃結隙。
九年,率眾內屬,拜左騎衛大將軍。歲餘,令尚衡陽長公主,授駙馬都尉,
典屯兵於苑內。十四年,授行軍總管,以平高昌。諸人鹹即受賞,社爾以未奉詔
旨,秋毫無所取。及降別敕,然後受之。及所取,唯老弱故弊而已。軍還,太宗
美其廉慎,以高昌所得寶刀並雜彩千段賜之,仍令檢校北門左屯營,封畢國公。
十九年,從太宗徵遼,至駐蹕陣,頻遭流矢,拔而又進。其所部兵士,人百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