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日用(從兄日知)張嘉貞(弟嘉祐)蕭嵩(子華)張九齡(仲
方)李適之(子季卿)嚴挺之
崔日用,滑州靈昌人,其先自博陵徙家焉。進士舉,初為芮城尉。大足元年,
則天幸長安,路次陝州。宗楚客時為刺史,日用支供頓事,廣求珍味,稱楚客之
命,遍饋從官。楚客知而大加賞嘆,盛稱薦之,由是擢為新豐尉。無幾,拜監察
御史。
神龍中,秘書監鄭普思納女後宮,潛謀左道,日用遽奏劾之。普思方承恩,
中宗不之省。日用廷爭懇至,詞甚抗直,普思竟伏其罪。時宗楚客、武三思、武
延秀等遞為朋黨,日用潛皆附之,驟遷兵部侍郎兼修文館學士。中宗暴崩,韋庶
人稱制,日用恐禍及己。知玄宗將圖義舉,乃因沙門普潤、道士王曄密詣藩邸,
深自結納,潛謀翼戴。玄宗嘗謂曰:“今謀此舉,直為親,不為身。”日用曰:
“此乃孝感動天,事必克捷。望速發,出其不意,若少遲延,或恐生變。”及討
平韋氏,其夜,令權知雍州長史事。以功授銀青光祿大夫、黃門侍郎,參知機務,
封齊國公,食實封二百戶。
為相月餘,與中書侍郎薛稷不協,於中書忿競,由是轉雍州長史,停知政事。
尋出為揚州長史,歷婺、汴二州刺史、兗州都督、荊州長史。因入奏事,言:
“太平公主謀逆有期,陛下往在宮府,欲有討捕,猶是子道臣道,須用謀用力。
今既光臨大寶,但須下一制,誰敢不從?忽奸宄得志,則禍亂不小。”上曰:
“誠如此,直恐驚動太上皇,卿宜更思之。”日用曰:“臣聞天子孝與庶人孝全
別。庶人孝,謹身節用,承順顏色;天子孝,安國家,定社稷。今若逆黨竊發,
即大業都棄,豈得成天子之孝乎!伏請先定北軍,次收逆黨,即不驚動太上皇。”
玄宗從其議。及討蕭至忠、竇懷貞之際,又令權檢校雍州長史,加實封通前滿四
百戶。尋拜吏部尚書。
日用嘗採《毛詩》、《大雅》、《小雅》二十篇及司馬相如《封禪書》,因
上生日表上之,以申規諷,並述告成之事。手詔答曰:“夫詩者,動天地,感鬼
神,厚於人,美於教矣。朕志之所尚,思與之齊,庶乎采詩之官,補朕之闕。且
古者封禪,升中告成,朕以菲德,未明於至道。竦然以聽,頗壯相如之詞;惕然
載懷,復慚夷吾之語。卿洽聞殫見,溫故知新,逮此發揮,益彰忠懇。豈非討蓬
山之籍,心不忘於起予;因蘭殿之祥,言固深於啟沃,朕迴圈覽諷,用慰於懷。
今賜卿衣裳一副、物五十段,以示無言不酬之信也。”
尋出為常州刺史,削實封三百戶,轉汝州刺史。開元七年,差降口賦,特下
敕曰:“唐元之際,逆黨構兇,崔日用當時潛論其事,及於戡翦,實預元謀,而
所食之封,後以例減。功既居多,特宜準初食之封,與二百戶。”十年,轉幷州
大都督長史。尋卒,時年五十,贈吏部尚書,諡曰昭。後又贈荊州大都督,子宗
之襲。
日用才辯過人,見事敏速,每朝廷有事,轉禍為福,以取富貴。及先天已後,
復求入相,竟亦不遂。常謂人曰:“吾一生行事,皆臨時制變,不必重專守始謀。
每一念之,不覺芒刺在於背也。”
日用從父兄日知,亦有吏幹。景雲中為洛州司馬。會譙王重福入東都作亂,
群臣皆避難逃匿,日知獨督率人吏赴留守,與屯營合勢討賊。重福既死,以功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