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味道李嶠崔融盧藏用徐彥伯
蘇味道,趙州欒城人也。少與鄉人李嶠俱以文辭知名,時人謂之蘇李。弱冠,
本州舉進士。累轉咸陽尉。吏部侍郎裴行儉先知其貴,甚加禮遇,及徵突厥阿史
那都支,引為管記。孝敬皇帝妃父裴居道再登左金吾將軍,訪當時才子為謝表,
託於味道,援筆而成,辭理精密,盛傳於代。
延載初,歷遷鳳閣舍人、檢校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尋加正授,證
聖元年,坐事,出為集州刺史,俄召拜天官侍郎。聖歷初,遷鳳閣侍郎、同鳳閣
鸞臺三品。味道善敷奏,多識臺閣故事,然而前後居相位數載,竟不能有所發明,
但脂韋其間,苟度取容而已。嘗謂人曰“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
譴,但模稜以持兩端可矣。”時人由是號為“蘇模稜”。
長安中,請還鄉改葬其父,優制令州縣供其葬事。味道因此侵毀鄉人墓田,
役使過度,為憲司所劾,左授坊州刺史。未幾,除益州大都督府長史。神龍初,
以親附張易之,昌宗貶授郿州剌史。俄而復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未行而卒,年
五十八,贈冀州刺史。味道與其弟太子洗馬味玄甚相友愛,味玄若請託不諧,輒
面加凌折,味道對之怡然,不以為忤,論者稱焉。有文集行於代。
李嶠,趙州贊皇人,隋內史侍郎元操從曾孫也。代為著姓,父鎮惡,襄城令。
嶠早孤,事母以孝聞。為兒童時,夢有神人遺之雙筆,自是漸有學業。弱冠舉進
士,累轉監察御史。時嶺南邕、嚴二州首領反叛,發兵討擊,高宗令嶠往監軍事。
嶠乃宣朝旨,特赦其罪,親入獠洞以招諭之。叛者盡降,因罷兵而還,高宗甚嘉
之。累遷給事中。時酷吏來俊臣構陷狄仁傑、李嗣真、裴宣禮等三家,奏請誅之,
則天使嶠與大理少卿張德裕、侍御史劉憲覆其獄。德裕等雖知其枉,懼罪,並從
俊臣所奏,嶠曰:“豈有知其枉濫而不為申明哉!孔子曰:‘見義不為,無勇
也。’”乃與德裕等列其枉狀,由是忤旨,出為潤州司馬。詔入,轉鳳閣舍人。
則天深加接待,朝廷每有大手筆,皆特令嶠為之。
時初置右御史臺,巡按天下,嶠上疏陳其得失曰:
陛下創置右臺,分巡天下,察吏人善惡,觀風俗得失,斯政途之綱紀,禮法
之準繩,無以加也。然猶有未折衷者,臣請試論之。夫禁綱尚疏,法令宜簡,簡
則法易行而不煩雜,疏則所羅廣而無苛碎。竊見垂拱二年諸道巡察使所奏科目,
凡有四十四件,至於別準格敕令察訪者,又有三十餘條。而巡察使率是三月已後
出都,十一月終奏事,時限迫促,簿書填委,晝夜奔逐,以赴限期。而每道所察
文武官,多至二千餘人,少者一千已下,皆須品量才行,褒貶得失,欲令曲盡行
能,則皆不暇。此非敢墮於職而慢於官也,實才有限而力不及耳。臣望量其功程,
與其節制,使器周於用,力濟於時,然後進退可以責成,得失可以精核矣。
又曰:
今之所察,但準漢之六條,推而廣之,則無不包矣。無為多張科目,空費簿
書。且朝廷萬機,非無事也,機事之動,恆在四方,是故冠蓋相望,郵驛繼踵。
今巡使既出,其他外州之事,悉當委之,則傳驛大減矣。然則御史之職,故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