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炎劉禕之魏玄同李昭德
裴炎,絳州聞喜人也。少補弘文生,每遇休假,諸生多出遊,炎獨不廢業。
歲餘,有司將薦舉,辭以學未篤而止。在館垂十載,尤曉《春秋左氏傳》及《漢
書》。擢明經第,尋為濮州司倉參軍。累歷兵部侍郎、中書門下平章事、侍中、
中書令。
永淳元年,高宗幸東都,留太子哲守京師,命炎與劉仁軌、薛元超為輔。明
年,高宗不豫,炎從太子赴東都侍疾。十一月,高宗疾篤,命太子監國,炎奉詔
與黃門侍郎劉齊賢、中書侍郎郭正一併於東宮平章事。十二月丁巳,高宗崩,太
子即位。未聽政,宰臣奏議,天后降令於門下施行。中宗既立,欲以後父韋玄貞
為侍中,又欲與乳母子五品,炎固爭以為不可。中宗不悅,謂左右曰:“我讓國
與玄貞豈不得,何為惜侍中耶?”炎懼,乃與則天定策廢立。炎與中書侍郎劉禕
之、羽林將軍程務挺、張虔勖等勒兵入內,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有
何罪?”太后報曰:“汝若將天下與韋玄貞,何得無罪!”乃廢中宗為盧陵王,
立豫王旦為帝。炎以定策功,封河東縣侯。
太后臨朝,天授初,又降豫王為皇嗣。時太后侄武承嗣請立武氏七廟及追王
父祖,太后將許之。炎進諫曰:“皇太后天下之母,聖德臨朝,當存至公,不宜
追王祖禰,以示自私。且獨不見呂氏之敗乎?臣恐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太后曰:“呂氏之王,權在生人;今者追尊,事歸前代。存歿殊跡,豈可同日而
言?”炎曰:“蔓草難圖,漸不可長。殷鑑未遠,當絕其源。”太后不悅而止。
時韓王元嘉、魯王靈夔等皆皇屬之近,承嗣與從父弟三思屢勸太后因事誅之,以
絕宗室之望。劉禕之、韋仁約並懷畏憚,唯唯無言,炎獨固爭,以為不可,承嗣
深憾之。
文明元年,官名改易,炎為內史。秋,徐敬業構逆,太后召炎議事。炎奏曰:
“皇帝年長,未俾親政,乃致猾豎有詞。若太后返政,則此賊不討而解矣。”御
史崔察聞而上言,曰:“裴炎伏事先朝,二十餘載,受遺顧託,大權在己,若無
異圖,何故請太后歸政?”乃命御史大夫騫味道、御史魚承曄鞫之。鳳閣侍郎胡
元範奏曰:“炎社稷忠臣,有功於國,悉心奉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右
衛大將軍程務挺密表申理之,文武之間證炎不反者甚眾,太后皆不納。光宅元年
十月,斬炎于都亭驛之前街。炎初被擒,左右勸炎遜詞於使者,炎嘆曰:“宰相
下獄,焉有更全之理!”竟無折節。及籍沒其家,乃無儋石之蓄。胡元範,申州
義陽人,坐救炎流死瓊州。程務挺伏法,納言劉齊賢貶吉州長史,吏部侍郎郭待
舉貶嶽州刺史,皆坐救炎之罪也。
先是,開耀元年十月,定襄道行軍大總管裴行儉獻定襄所獲俘囚,除曲赦外,
斬阿史那伏念,溫傅等五十四人于都市。初,行儉討伐之時,許伏念以不死,伏
念乃降。時炎害行儉之功,奏雲:“伏念是程務挺、張虔勖逼逐於營,又磧北迴
紇南向逼之,窘急而降。”乃殺之。行儉嘆曰:“渾、浚之事,古今恥之。但恐
殺降之後,無復來者。”行儉因此稱疾不出。炎致國家負義而殺降,妒能害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