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孝孫傅仁均傅弈李淳風呂才
祖孝孫,幽州范陽人也。父崇儒,以學業知名,仕至齊州長史。孝孫博學,
曉歷算,早以達識見稱。初,開皇中,鐘律多缺,雖何妥、鄭譯、蘇夔、萬寶常
等亟共討詳,紛然不定。及平江左,得陳樂官蔡子元、於普明等,因置清商署。
時牛弘為太常卿,引孝孫為協律郎,與子元、普明參定雅樂。時又得陳陽山太守
毛爽,妙知京房律法,布琯飛灰,順月皆驗。爽時年老,弘恐失其法,於是奏孝
孫從其受律。孝孫得爽之法,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為六十音,因而六之,故
有三百六十音,以當一歲之日。又祖述洗重,依淮南本數,用京房舊術求之,得
三百六十律,各因其月律而為一部。以律數為母,以一中氣所有日為子,以母命
子,隨所多少,分直一歲,以配七音,起於冬至。以黃鐘為宮,太簇為商,林鐘
為徵,南呂為羽,姑洗為角,應鐘為變宮,蕤賓為變徵。其餘日建律,皆依執行。
每日各以本律為宮。旋宮之義,由斯著矣。然牛弘既初定樂,難復改張。至大業
時,又採晉、宋舊樂,唯奏《皇夏》等十有四曲,旋宮之法,亦不施用。高祖受
禪,擢孝孫為著作郎,歷吏部郎、太常少卿,漸見親委,孝孫由是奏請作樂。時
軍國多務,未遑改創,樂府尚用隋氏舊文。武德七年,始命孝孫及秘書監竇璡修
定雅樂。孝孫又以陳、梁舊樂雜用吳、楚之音,周、齊舊樂多涉胡戎之伎,於是
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大唐雅樂》。以十二月各順其律,旋相為宮,制十二
樂,合三十二曲、八十四調。事具《樂志》。旋宮之義,亡絕已久,世莫能知,
一朝復古,自孝孫始也。孝孫尋卒。其後,協律郎張文收復採《三禮》,增損樂
章,然因孝孫之本音。
傅仁均,滑州白馬人也。善歷算、推步之術。武德初,太史令庾儉、太史丞
傅弈表薦之,高祖因召令改修舊曆。仁均因上表陳七事:其一曰:“昔洛下閎以
漢武太初元年歲在丁丑,創歷起元,元在丁丑。今大唐以戊寅年受命,甲子日登
極,所造之歷,即上元之歲,歲在戊寅,命日又起甲子,以三元之法,一百八十
去其積歲,武德元年戊寅為上元之首,則合璧連珠,懸合於今日。”其二曰:
“《堯典》為‘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前代造歷,莫能允合。臣今創法,五十
餘年,冬至輒差一度,則卻檢周、漢,千載無違。”其三曰:“經書日蝕,《毛
詩》為先,‘十月之交,朔日辛卯’。臣今立法,卻推得周幽王六年辛卯朔蝕,
即能明其中間,並皆符合。”其四曰:“《春秋命歷序》雲:‘魯僖公五年壬子
朔旦冬至。’諸歷莫能符合。臣今造歷,卻推僖公五年正月壬子朔旦冬至則同,
自斯以降,並無差爽。”其五曰:“古歷日蝕或在於晦,或在二日;月蝕或在望
前,或在望後。臣今立法,月有三大三小,則日蝕常在於朔,月蝕在望前。卻驗
魯史,並無違爽。”其六曰:“前代造歷,命辰不從子半,命度不起虛中。臣今
造歷,命辰起子半,度起於虛六,度命合辰,得中於子,符陰陽之始,會歷術之
宜。”其七曰:“前代諸歷,月行或有晦猶東見、朔已西朓。臣今以遲疾定朔,
永無此病。”經數月,歷成奏上,號曰《戊寅元歷》,高祖善之。武德元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