諍為心,恥君不及於堯、舜,臣不如魏徵。至如激濁揚清,嫉惡好善,臣於數子,
亦有一日之長。”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為盡己所懷,謂之確論。後進爵為
郡公。七年,坐漏洩禁中語,左遷同州刺史。明年,召拜禮部尚書。十一年,與
諸儒正定《五禮》,書成,賜帛三百段,封一子為縣男。是歲,兼魏王師。既而
上問黃門侍郎韋挺曰:“王珪為魏王泰師,與其相見,若為禮節?”挺對曰:
“見師之禮,拜答如禮。”王問珪以忠孝,珪答曰:“陛下,王之君也,事君思
盡忠;陛下,王之父也,事父思盡孝。忠孝之道,可以立身,可以成名,當年可
以享天祐,餘芳可以垂後葉。”王曰:“忠孝之道,已聞教矣,願聞所習。”珪
答曰:“漢東平王蒼雲:‘為善最樂。’”上謂侍臣曰:“古來帝子,生於宮闥,
及其成人,無不驕逸,是以傾覆相踵,少能自濟。我今嚴教子弟,欲令皆得安全。
王珪我久驅使,是所諳悉,以其意存忠孝,選為子師。爾宜語泰:‘汝之待珪,
如事我也,可以無過。’”泰每為之先拜,珪亦以師道自居,物議善之。時珪子
敬直尚南平公主。禮有婦見舅姑之儀,自近代公主出降,此禮皆廢。珪曰:“今
主上欽明,動循法制。吾受公主謁見,豈為身榮,所以成國家之美耳。”遂與其
妻就席而坐,令公主親執笄行盥饋之道,禮成而退。是後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
備婦禮,自珪始也。珪少時貧寒,人或遺之,初不辭謝;及貴,皆厚報之,雖其
人已亡,必賑贍其妻子。事寡嫂盡禮,撫孤侄恩義極隆,宗姻困匱者,亦多所周
恤。珪通貴漸久,而不營私廟,四時蒸嘗,猶祭於寢。坐為法司所劾,太宗優容,
弗之譴也,因為立廟,以愧其心。珪既儉不中禮,時論以是少之。十三年,遇疾,
敕公主就第省視,又遣民部尚書唐儉增損藥膳。尋卒,年六十九。太宗素服舉哀
於別次,悼惜久之。詔魏王泰率百官親往臨哭,贈吏部尚書,諡曰懿。
長子崇基,襲爵,官至主爵郎中。少子敬直,以尚主拜附馬都尉,坐與太子
承乾交結,徙於嶺外。崇基孫旭,開元初,為左司郎中,兼侍御史。時光祿少卿
盧崇道犯罪配流嶺南,逃歸匿於東都,為讎家所發。玄宗令旭究其獄,旭欲擅其
威權,因捕系崇道親黨數十人,皆極其楚毒,然後結成其罪,崇道及其三子並坐
死,親友皆決杖流貶。時得罪多是知名之士,四海冤之。旭又與御史大夫李傑不
協,遞相糾訐,傑竟坐左遷衢州刺史。旭既得志,擅行威福,由是朝廷畏而鄙之。
俄以贓罪黜為龍川尉,憤恚而死,甚為時之所快。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陽人也。性貞正,有幹局。明習律令,尤曉文簿。隋
大業末,為門下錄事,納言蘇威、黃門侍郎裴矩甚禮之。越王侗以為給事郎。王
世充將篡侗位,胄言於世充曰:“君臣之分,情均父子,理須同其休慼,勖以終
始。明公以文武之才,當社稷之寄,與存與亡,在於今日。所願推誠王室,擬跡
伊、周,使國有泰山之安,家傳代祿之盛,則率土之濱,莫不幸甚。”世充詭辭
稱善,勞而遣之。世充後逼越王加其九錫,胄又抗言切諫。世充不納,由是出為
鄭州長史,令與兄子行本鎮武牢。太宗克武牢而得之,引為秦府士曹參軍。及即
位,除兵部郎中,封武昌縣男。
貞觀元年,遷大理少卿。時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嘗被召,不解佩刀入東上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