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二
高祖登極之後,享宴因隋舊制,用九部之樂,其後分為立坐二部。今立部伎
有《安樂》、《太平樂》、《破陣樂》、《慶善樂》、《大定樂》、《上元樂》、
《聖壽樂》、《樂聖樂》,凡八部。《安樂》者,後周武帝平齊所作也。行列方
正,象城郭,周世謂之城舞。舞者八十人。刻木為面,狗喙獸耳,以金飾之,垂
線為發,畫猰皮帽。舞蹈姿制,猶作羌胡狀。《太平樂》,亦謂之五方師子舞。
師子鷙獸,出於西南夷天竺、師子等國。綴毛為之,人居其中,像其俯仰馴狎之
容。二人持繩秉拂,為習弄之狀。五師子各立其方色。百四十人歌《太平樂》,
舞以足,持繩者服飾作崑崙象。《破陣樂》,太宗所造也。太宗為秦王之時,徵
伐四方,人間歌謠《秦王破陣樂》之曲。及即位,使呂才協音律,李百藥、虞世
南、褚亮、魏徵等制歌辭。百二十人披甲持戟,甲以銀飾之。發揚蹈厲,聲韻慷
慨。享宴奏之,天子避位,坐宴者皆興。《慶善樂》,太宗所造也。太宗生於武
功之慶善宮,既貴,宴宮中,賦詩,被以管絃。舞者六十四人。衣紫大袖裾襦,
漆髻皮履。舞蹈安徐,以象文德洽而天下安樂也。《大定樂》,出自《破陣樂》。
舞者百四十人。被五彩文甲,持槊。歌和雲,“八紘同軌樂”,以象平遼東而邊
隅大定也。《上元樂》,高宗所造。舞者百八十人。畫雲衣,備五色,以象元氣,
故曰“上元”。《聖壽樂》,高宗武后所作也。舞者百四十人。金銅冠,五色畫
衣。舞之行列必成字,十六變而畢。有“聖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萬年,寶祚
彌昌”字。《光聖樂》,玄宗所造也。舞者八十人。烏冠,五彩畫衣,兼以《上
元》、《聖壽》之容,以歌王跡所興。
自《破陣舞》以下,皆雷大鼓,雜以龜茲之樂,聲振百里,動盪山谷。《大
定樂》加金鉦。惟《慶善舞》獨用西涼樂,最為閒雅。《破陣》、《上元》、
《慶善》三舞,皆易其衣冠,合之鐘磬,以享郊廟。以《破陣》為武舞,謂之《
七德》;《慶善》為文舞,謂之《九功》。自武后稱制,毀唐太廟,此禮遂有名
而亡實。《安樂》等八舞,聲樂皆立奏之,樂府謂之立部伎。其餘總謂之坐部伎。
則天、中宗之代,大增造坐立諸舞,尋以廢寢。
坐部伎有《宴樂》、《長壽樂》、《天授樂》、《鳥歌萬壽樂》、《龍池樂》、
《破陣樂》,凡六部。《宴樂》,張文收所造也。工人緋綾袍,絲布袴。舞二十
人,分為四部:《景雲樂》,舞八人,花錦袍,五色綾袴,雲冠烏皮靴;《慶善
樂》,舞四人,紫綾袍,大袖,絲布袴,假髻。《破陣樂》,舞四人,緋綾袍,
錦衿褾,緋綾褲。《承天樂》,舞四人,紫袍,進德冠,並銅帶。樂用玉磬一
架,大方響一架,搊箏一,臥箜篌一,小箜篌一,大琵琶一,大五絃琵琶一,
小五絃琵琶一,大笙一,小笙一,大篳篥一,小篳篥一,大簫一,小律一,正銅
拔一,和銅拔一,長笛一,短笛一,楷鼓一,連鼓一,鞉鼓一,桴鼓一,工歌
二。此樂惟《景雲舞》僅存,餘並亡。《長壽樂》,武太后長壽年所造也。舞十
有二人。畫衣冠。《天授樂》,武太后天授年所造也。舞四人。畫衣五采,鳳冠。
《鳥歌萬歲樂》,武太后所造也。武太后時,宮中養鳥能人言,又常稱萬歲,為
樂以象之。舞三人。緋大袖,並畫鴝鵒,冠作鳥像。今案嶺南有鳥,似鴝鵒而
稍大,乍視之,不相分辨。籠養久則能言,無不通,南人謂之吉了,亦云料。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