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玄幻魔法 > 舊唐書 > 卷二十三 志第三

卷二十三 志第三 (第1/10頁)

◎禮儀三

封禪之禮,自漢光武之後,曠世不修。隋開皇十四年,晉王廣率百官抗表,

固請封禪。文帝令牛弘、辛彥之、許善心等創定儀注。至十五年,行幸兗州,遂

於太山之下,為壇設祭,如南郊之禮,竟不升山而還。

貞觀六年,平突厥,年穀屢登,群臣上言請封泰山。太宗曰:“議者以封禪

為大典。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給人足,雖闕封禪之禮,亦可比德堯、舜;

若百姓不足,夷狄內侵,縱修封禪之儀,亦何異於桀、紂?昔秦始皇自謂德洽天

心,自稱皇帝,登封岱宗,奢侈自矜。漢文帝竟不登封,而躬行儉約,刑措不用。

今皆稱始皇為暴虐之主,漢文為有德之君。以此而言,無假封禪。禮雲,‘至敬

不壇’,掃地而祭,足表至誠,何必遠登高山,封數尺之土也!”侍中王珪對曰:

“陛下發德音,明封禪本末,非愚臣之所及。”秘書監魏徵曰:“隨末大亂,黎

民遇陛下,始有生望。養之則至仁,勞之則未可。升中之禮,須備千乘萬騎,供

帳之費,動役數州。戶口蕭條,何以能給?”太宗深嘉徵言,而中外章表不已。

上問禮官兩漢封山儀注,因遣中書侍郎杜正倫行太山上七十二帝壇跡。是年兩河

水潦,其事乃寢。至十一年,群臣復勸封山,始議其禮。於是國子博士劉伯莊、

睦州刺史徐令言等,各上封祀之事,互設疑議,所見不同。多言新禮中封禪儀注,

簡略未周。太宗敕秘書少監顏思古、諫議大夫朱子奢等,與四方名儒博物之士參

議得失。議者數十家,遞相駁難,紛紜久不決。於是左僕射房玄齡、特進魏徵、

中書令楊師道,博採眾議堪行用而與舊禮不同者奏之。

其議昊天上帝壇曰:“將封先祭,義在告神,且備謁敬之儀,方展慶成之禮。

固當於壇下阯止,預申齊潔。贊饗已畢,然後登封。既表重慎之深,兼示行事有

漸。今請祭於泰山下,設壇以祀上帝,以景皇帝配享。壇長一十二丈,高一丈二

尺。”又議制玉牒曰:“金玉重寶,質性貞堅,宗祀郊禋,皆充器幣,豈嫌華美,

實貴精確。況乎三神壯觀,萬代鴻名,禮極殷崇,事資藻縟。玉牒玉檢,式韞靈

奇,傳之無窮,永存不朽。今請玉牒長一尺三寸,廣厚各五寸。玉檢厚二寸,

長短闊狹一如玉牒。其印齒請隨璽大小,仍纏以金繩五週。”又議玉策曰:“封

禪之祭,嚴配作主,皆奠玉策,肅奉虔誠。今玉策四枚,各長一尺三寸,廣一寸

五分,厚五分。每策五簡,俱以金編。其一奠上帝,一奠太祖座,一奠皇地祇,

一奠高祖座。”又議金匱曰:“登配之策,盛以金匱,歸格藝祖之廟室。今請長

短令容玉策,高廣各六寸。形制如今之表函。纏以金繩,封以金泥,印以受命璽。”

又議方石再累曰:“舊藏玉牒,止用石函,亦猶盛書篋笥,所以或呼石篋。今請

方石三枚,以為再累。其十枚石檢,刻方石四邊而立之。纏以金繩,封以石泥,

印以受命璽。”又議泰山上圓壇曰:“四出開道,壇場通義,南面入升,於事為

允。今請介丘上圓壇廣五丈,高九尺,用五色土加之。四面各設一階。御位在壇

南,升自南階,而就上封玉牒。”又議圓壇上土封曰:“凡言封者,皆是積土之

名。利建分封,亦以班社立號。謂之封禪,厥義可知。今請於圓壇之上,安置方

石,璽緘既畢,加土築以為封。高一丈二尺,而廣二丈,以五色土益封,玉牒藏

最新小說: 八道橫行 兩界:我以武道問長生 都市之國術無雙 冥王的黑月光又掉馬了 萬仙來朝 喚神雷!畫神符!小郡主震驚全帝都! 玄幻:重瞳融合輪迴眼,一招一個須佐真龍 仙界兇險:我苟在高武亂世顯聖! 我的師父強無敵 天榜 最狂瞎子:退後我要開始斬神了 另類修仙的我,氣哭百萬修士! 巫墟 御獸從旅行青蛙開始 玄幻:開局吃軟飯,出世即儒聖 星墟道心 我功德無量,娘子是妖又何妨 從斬妖除魔開始鎮壓諸天 靈氣紀元之逆天主宰 陰陽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