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宗睿宗
中宗大和聖昭孝皇帝諱顯,高宗第七子,母曰則天順聖皇后。顯慶元年十一
月乙丑,生於長安。明年封周王,授洛州牧。儀鳳二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授
雍州牧。永隆元年,章懷太子廢,其年立為皇太子。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崩,
遺詔皇太子柩前即帝位。皇太后臨朝稱制,改元嗣聖。元年二月,皇太后廢帝為
廬陵王,幽於別所。其年五月,遷於均州,尋徙居房陵。聖曆元年,召還東都,
立為皇太子,依舊名顯。時張易之與弟昌宗潛圖逆亂。神龍元年正月,鳳閣侍郎
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
己等定策率羽林兵誅易之、昌宗,迎皇太子監國,總司庶政。大赦天下。鳳閣侍
郎韋承慶、正諫大夫房融、司禮卿崔神慶等下獄。甲辰,命地官侍郎樊忱往京師
告廟陵。司刑少卿兼相王府司馬袁恕己為鳳閣鸞臺平章事。
乙巳,則天傳位於皇太子。丙午,即皇帝位於通天宮,大赦天下,唯易之黨
與不在原限。為周興、來俊臣所枉陷者,鹹令雪免。內外文武官加兩階,三品已
上加爵二等,入五品等特減四考。大酺五日。以幷州牧相王旦及太平公主有誅易
之兄弟功,相王加號安國相王,進拜太尉、同鳳閣鸞臺三品;公主加號鎮國太平
公主,仍賜實封,通前滿五千戶。皇親先被配沒者,子孫令復屬籍,仍量敘官爵。
出宮女三千。丁未,天后徙居上陽宮。庚戌,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張柬之
為夏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封漢陽郡公;鸞臺侍郎兼檢校太子右庶子、同鳳
閣鸞臺平章事崔玄暐為守內史,封博陵郡公;袁恕己同鳳閣鸞臺三品,封南陽郡
公;敬暉為納言、平陽郡公;桓彥範為納言、譙郡公:並加銀青光祿大夫,賜實
封五百戶。右羽林大將軍、遼國公李多祚進封遼陽郡王,賜實封六百戶;內直郎、
駙馬都尉王同皎為雲麾將軍、右千牛將軍、琅邪郡公,食實封五百戶。並賞誅張
易之兄弟功。其餘封各有差。上天后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
二月甲寅,復國號,依舊為唐。社稷、宗廟、陵寢、郊祀、行軍旗幟、服色、
天地、日月、寺宇、臺閣、官名,並依永淳已前故事。神都依舊為東都,北都為
幷州大都督府,老君依舊為玄元皇帝。諸州百姓免今年租稅,房州百姓給復三年。
改左右肅政臺為左右御史臺。韋承慶貶高要尉,房融配流欽州。中書令楊再思為
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京留守;太僕卿、同中書門下三品姚元之出為亳州
刺史。己未,封堂兄左金吾將軍、鬱林郡公千里為成紀郡王、左金吾衛大將軍,
實封五百戶。令貢舉人停習《臣軌》,依舊習《老子》。甲子,立妃韋氏為皇后,
大赦天下,內外官陪位者賜勳一轉,大酺三日。後父故豫州刺史玄貞為上洛郡王,
後母崔氏贈上洛郡王妃。初,韓王元嘉、霍王元軌等自垂拱以來皆遭非命,是日
追復官爵,令備禮改葬,有胤嗣者即令承襲,無胤嗣者聽取親為後。詔九品已上
及朝集使極言朝政得失,兼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丙寅,左散騎常侍、譙王
重福貶濮州員外刺史,不知州事。特進、太子賓客、梁王武三思為司空、同中書
門下三品,加實封五百戶,通前一千五百戶。丁卯,右散騎常侍、定安郡王、駙
馬都尉武攸暨封定王,為司徒,更加實封四百戶,通前一千戶。辛未,上往觀風
殿朝天后。太尉、安國相王旦固讓太尉及知政事,遂從其請。甲戌,國子祭酒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