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告訴那些大王們,讓他們去乾清宮中等這朕,朕馬上就過去。」朱由校對著身邊的內侍吩咐了一句。
「奴婢遵旨。」
朱由校轉過頭來,接著出聲:「之前,戚愛卿你說建奴身披重甲的步卒戰力彪悍,能在近戰搏鬥中擊潰我大明軍隊,那麼現在訓練出來計程車卒們能不能在近戰中擊潰建奴。」
「陛下,微臣覺得應該能夠與建奴的重灌步卒交戰,能不能擊潰微臣說不準,畢竟微臣沒有跟建奴主力的八旗兵交過手。」
接著,戚金想了想:「陛下,微臣覺得咱們大明軍隊不用想著跟建奴打近戰,只要發揮好火器的優勢讓建奴近不了身就行了。」
「之前我大明火器威力不大,導致建奴能夠輕易的接近我軍軍陣,與我軍展開近戰,要是我大明軍隊的火器強大起來,直接在他們尚沒有接近我軍時,我軍就可以將其消滅,就算建奴個個都有萬夫不當之勇,那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愛卿是想讓我大明軍隊全體換裝這燧發槍?」朱由校聽後問了一句。
「是的陛下,微臣和戚將軍商討過,咱們大明軍隊就應該以這火器為主!」這時,一半的秦邦屏也是說道。
「陛下,這一支燧發槍可是比那些刀劍弓弩好太對了。」秦邦屏接著說道:「陛下,要是訓練出一名合格的弓箭射手,那是要很長時間的,而且一張好一點的弓從他的躬身到弓弦,以及箭失的製作過程甚至沒有火器製作來得簡單。」
「而且這燧發槍比起弓箭容易上手!一名從沒有接觸過計程車卒經過訓練,很快便能夠熟練的使用燧發槍。」
秦邦屏還特意指了指一排排站列整齊計程車卒們:「陛下,這些士卒們拿到燧發槍也沒有一個月的時間,他們就已經可以熟練使用這燧發槍了。」
朱由校看著那些站列整齊計程車卒們,吩咐一句:「讓他們都去休息吧。」
然後,示意秦邦屏接著說:「陛下,這燧發槍只要火藥等武充足,可以打到炸膛為止,而弓箭就不一樣了,一般人射哥幾箭就沒力氣了,以至於一般的弓箭手被人近身後,雙手早已沒有力氣握刀反抗。」
「而用這燧發槍,根本不用像使用弓箭那般費力,就算被地方近身,還有力氣與之交戰。」
「沒錯陛下,這燧發槍是能夠在前方裝上一柄刀刃。」接著一揮手,招過一名士卒。
「把你的燧發槍拿過來。」戚金從一名士卒手上接過一支燧發槍,指了指前方的木質槍身上特殊的形狀:「陛下這個形狀是跟刀刃把手上的形狀相互契合,用榫卯將其連線起來。」
因為朱由校的緣故,戚金並沒有讓那名士卒將刀子拿出來。
「或者說,直接將燧發槍反拿,利用木託去敲擊敵人。」
「也可以直接讓士卒們在腰後掛一柄雁翎刀,背上背一塊圓盾,如果發生近戰,直接取下盾牌,將燧發槍斜背在背後,在拔出雁翎刀,來應敵。」
聽了這話,朱由校腦海中浮現了後世地方軍們抗擊倭寇時的裝扮,就是扛著一支鋼槍,背上揹著一柄大刀和斗笠。
「這麼說,兩位愛卿都是希望我大明軍隊大規模的裝備火器?」
「是的陛下,微臣是希望能夠全部裝備火器,其他的長槍之類,微臣覺得不要也罷!」秦邦屏的觀念十分的激進。
「陛下,在建奴的征服葉赫部後,建奴的騎兵開始變得強大,我大明在軍事方面能夠對建奴產生絕對優勢的也就是這火器了。」
「陛下,這燧發槍是厲害但是偶爾還會有擊發不了的情況發生,所以,微臣認為還是要裝備一些長槍之類的武器為好。」與秦邦屏不同的是,戚金就有些保守了一點。
因為這裝了刀刃的燧發槍,近戰肯定比不上專業的長槍和刀劍的。
「這些你們商量這來。」朱由校揮了揮手,說道。
這種步兵戰術之類的問題還是讓戚金這樣的將領們研究,朱由校就不插手了。
「蠻夷畏之中華者,火器也!畢愛卿的這話,朕是十分的喜歡的,要牢牢記住這一點,知道嗎?」
「臣等明白。」幾人答道。
「還有朕覺得,這燧發槍的揹帶,移到左側,這樣一來在揹帶的時候,這燧發槍就不會左右亂晃了。」朱由校指出了這上面可以改進的地方。
這一點,是朱由校在後世看一個武器博物館中一名講解武器的視屏上看來的,那一期講的是德三的九八k。
這時之前離去的小太監回來了:「陛下,奴婢已經通知了那些大王了。」
「好,那朕就先去見見我大明的大王們。」
朱由校臨走前想到了什麼,對著戚金問道:
「戚愛卿,這新軍的名稱定下來了嗎?」
「沒有。」說完,戚金對著朱由校行了一禮:「微臣請陛下賜名!」
「就叫天雄軍吧。」朱由校隨口說道,他一時半會也想不出什麼好聽的名字,於是就用這歷史上出現過的名字。歷史上的天雄軍是有盧象升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