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他們公司已經開始進入自身造血迴圈狀態了。
每年就勢必要有那麼一批不適合公司發展的人要被淘汰,這些人對第九實驗室而言,也許不算什麼。
但如果拿到其他公司,那說不定就是香餑餑。
尤其是那些早就垂涎第九實驗室技術的海外大廠。
說實話肖鋒對這些大廠,還是非常忌憚的。
別看第九實驗室現在名氣很大,產品在市場上也是格外的暢銷,但肖鋒其實心裡知道,他們比起海外那些大廠,其實差的還遠著呢。
就比如瑞士的羅氏,德國的墨氏和拜耳,至於米國的輝瑞,強生,英國的葛蘭素史克等等就更是不必說了。
這些大型藥廠,哪家不是有百年曆史?
他們在各種藥物研發方面,積累的技術和經驗,那可海了去了。
所以人家是真的稱得上底蘊深厚,現在也許因為小分子膠原蛋白,以及K阿爾法活性因子等材料,他們和第九實驗室存在著一定的技術差距。
可你要知道,最近幾年,這些公司,為了追趕第九實驗室,在分子化學方面,可都紛紛砸下了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的美元。
雖然還沒有取得突破,但有很多關鍵技術,都已經逼近臨門一腳階段了。
也許他們差的只是那麼一丁點的提示,或者是創意,就能在某些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
一旦他們要是真的做到了,那麼第九實驗室的技術優勢,那就勢必蕩然無存了。
所以這些公司,近些年來,可以說對第九實驗室的產品是想盡了各種辦法來研究,逆向開發。
幾乎每個季度,他們都會從市面上買一批第九實驗室的藥物回去,研究配方。
與此同時也大量的往第九實驗室裡摻沙子,比如派出商業間諜,來參加第九實驗室的應聘。
準備混入到公司內部,竊取商業機密。
還有專門打算硬來的,光是肖鋒就知道,最近一兩年,在濱城就常駐著一批商業間諜。
這些人,就一直圍繞著第九實驗室準備動手動腳。
這些人有的是受僱於人,有的則是自發前來的。
反正只要能夠從第九實驗室搞到猛料,就能買個好價錢,所以很多商業間諜機構是不請自來。
還好,早在一年多前,肖鋒就已經悄悄改變了第九實驗室的安防系統。
開始不斷的安排克隆安保專家,加入公司的安保團隊,設計出了最嚴密的安保方案。
而且公司內部的保密流程也被重新設計,所以才能保證公司的機密技術,沒有流傳出去。
而且只能OA系統小艾,也在這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
正是因為有這個人工AI的出現,才讓第九實驗室可以在無數次得網路攻擊當中,得以全身而退。
要不然以歐美那幫傢伙的手段,恐怕早就透過網路,把公司的機密給竊取走了。
所以現在肖鋒也知道第九實驗室,就是無數人緊盯著的物件,在處理很多問題上,小心謹慎是絕對不會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