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民用級別的市場,基本就都是日本TDK,和京瓷之流的天下。
而國內雖然也有很多廠家,想要在這個領域奮起直追。
只可惜此前的欠賬太多,你需要連續投入十幾二十年,還都不一定能見成果。
這樣一來,又有哪家企業願意搞這樣賠錢的買賣?
所以我們的電子產業,可以說從最初級的原材料MLCC領域,就一直受制於人。
國內那麼多大廠,都對這小小的元器件束手無策呢。
可肖鋒隨便搞出一個烽火廠就解決了這個難題,不但解決了外部的威脅。
甚至還搞出來了一系列的顛覆性的產品,就比如那些人工智慧圖形識別裝置!
這玩意說到底子上,那可厲害去了。
最近一段時間,大手筆採購了這批次裝置的王總,那邊就頻頻傳來好訊息。
他們的新一代電動轎車,在裝上了這套系統之後,在自動駕駛領域,可以說品質有了迅猛的提升。
此前他們的產品,在市場上一直幹不過特斯拉。
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科技感太差!
沒錯,就是科技感太差!
在現在的電動車領域,消費者的認知裡,只有兩個品牌。
一個就是特斯拉,一個就是其他品牌。
別看你BYD的電動車,電池效能好,續航里程長,可你就是幹不過特斯拉。
為什麼?
難道真的是因為國人崇洋媚外?其實,並不是!
而是因為特斯來,給他們的電動車裡面,加入了太多的科技元素。
就比如他們給他們的電動車上,加入的自動駕駛系統,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噱頭和賣點。
就和當年蘋果推出第一代愛瘋,在上面不光加了一大塊玻璃螢幕,可以滑動螢幕操作。
並且還把IPOD的功能,也整合到了手機上,讓手機不光可以打電話,還可以成為聽歌的音樂玩具。
正因為這樣的噱頭,賣點,讓蘋果立刻成了智慧機的代表。
以至於當時人們一提起智慧機,首先就會想到蘋果。
而現在的特斯拉也是一樣,正因為那些自動駕駛的噱頭,所以人們一提起電動車,首先就會想到特斯拉。
而至於BYD的各種電動車,雖然說起效能,是一點都不位元斯拉差。
可那也只是在作為一輛車的方面。
而在作為一個玩具,一個帶有前瞻特性的科幻玩具這一方面,特斯拉可就甩了他們十萬八千里了。
人們一提起特斯拉,就會想起他的可玩性。
人們看到他的車身外觀和內飾,就會感覺這時一個充滿未來色調,和科幻感的大玩具。
至於提起BYD,人們想到的就是一輛電動車。
所以人家特斯拉,可以一個月賣出上萬臺,而你的BYD卻只能賣出千把臺。
還好王總他們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也一直在科技方面加大力度投入,在後面緊緊追趕著特斯拉。
但人家的優勢,畢竟是十幾年時間建立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