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還真沒給他吃什麼藥,主要功勞應該記在,我給他安排的技術支援團隊身上。”
“他們根據飛人自身的特點,在結合了110米攔賽道的特點,給飛人設計了一套新的奔跑動作。”
肖鋒這還真不是瞎吹,這都是有科學依據的。
事實上每個世界冠軍身邊,都會有一個自己的專業團隊,來幫他們打理這些。
跑步嘛,能有什麼技術含量?
這可能是很多人,對跑步的印象。
可事實上還真就不是這樣,你想跑得好,跑得快,這個對技術的要求還真就挺高的。
事實上現代的短炮冠軍身邊,哪個不是有一個專門做技術支援的團隊的?
這些團隊會收集運動員在奔跑時候的姿態,然後不斷調整你跑步姿態,從而讓你的速度得到提升。
比如你擺臂的角度,步幅的大小,頻率等等。
甚至一百米跑完,你的步數要控制在多少步以內,擺臂次數要控制在多少下,呼吸多少次,他們都會有精準的要求。
而運動員只有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才能夠真正的在技術上獲得提高。
以往,傳統的教練員,會根據運動員訓練的錄影,來不斷糾正,調整運動員的跑資。
然後根據他們自身特點,比如他們身高多少,腿長多少,步幅多大,來給他們設計技術動作。
比如要求擺臂角度必讀達到多少度,步幅比以前調整擴大幾厘米等等。
然後讓運動員持之以恆的訓練,直到形成了熟練的肌肉記憶。
這樣以後再比賽中,就算不用刻意去做,肌肉也會自動把你代入到熟悉的節奏。
從而靠自身的技術特點,卻和競爭對手競速。
而澤曼團隊的技術,就比這些傳統的教練牛逼多了。
他們在飛人訓練的時候,會給飛人帶上一套,全身穿戴的感測器系統。
然後讓他奔跑,而在奔跑的過程中,這套類似外骨骼裝甲似得感測器系統。
先會收集飛人身上每一塊肌肉的爆發力資訊,以及關節承受的力矩。
然後澤曼團隊會透過這些收集的資料,來不斷調整飛人的奔跑姿態。
直到找出一套能夠把飛人潛能最大化挖掘出來的動作,讓他跑出最快速度的動作。
而如果是以往,飛人也許需要成千上萬次的訓練,才能讓肌肉熟悉,並且記住這套奔跑的姿態。
可是現在,這套外骨骼裝甲似得感測器系統,不但可以收集他奔跑的資料。
還可以在他奔跑過程中,不斷透過微電流刺激,來調整他的奔跑姿態。
迅速加快他的肌肉記憶過程,讓原本需要聯絡幾個月甚至半年,才能熟練掌握的技巧。
在一天甚至半天的時間之內,就會被肌肉記住,被學習者掌握。
這就已經突破了傳統訓練的理念。
而且這套感測器系統,可不止是會讓訓練著的肌肉加深對訓練的記憶。
運動員的頭部也還帶著一個頭盔似得感測器帽子,在奔跑的過程中。
這套感測器系統會不斷的刺激運動員大腦的皮層,讓運動員在大腦裡也同時形成對這套動作的記憶。
不光是肌肉記住了動作,大腦也記住了動作。
這樣就保證了運動員,在比賽的時候,不會因為緊張等因素而失控。